随着众多家庭农场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崛起,歙县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村山坞抛荒田地恢复了耕作,同时也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土地流转“转”出新活力。
有田没人种怎么办?庄稼成熟了收割不了怎么办?歙县王村镇王村村的三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给出了答案。这两天正在田里抛秧作业的当地村民项翠英,已经68岁,子女都外出打工,她家4个人的土地,就她一个人干,要是没有合作社的帮助,根本忙不过来。作为三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一员,现在她不仅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挣钱,同时自家的稻田还可在合作社的帮助下统管、统收,产生了效益的同时还节约了成本,最关键的是解决了她劳力不足的难题。“有了合作社,我一个老太婆也能种一家人的地了,一亩田的管理费用也就300元左右,特别划得来。”项翠英一见到记者,就高兴地介绍起来。
记者了解到,像项翠英这样由合作社对农田进行统管统收的农户,王村村就有80多户,纳入统防统收的田地就有200多亩。
今年45岁的丰鹏进,是三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介绍,走合作之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合作社不仅要解决劳动力不足这一现实难题,更主要的是要带领大家在种植水稻上走绿色生态之路。
在歙县许村镇前村村百亩芍药基地里,已届花甲之年的村民程志广正在基地挖沟起垄,进行田间管护。程志广介绍,自家的土地流转了出去,一亩地一年能拿200元的租金,自己也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一天工作6小时,月收入有1500元,加上年底红包,一年将有2万多元收入。
据了解,歙县是农业大县,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劳动力缺乏。而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不但让难题迎刃而解,而且在土地的整合和流转中产生了巨大效益。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有家庭农场90多家,流转土地3万多亩;专业的合作社500多个,抛荒土地中产生的效益达6000多万元。
延伸阅读:
流转土地当“股东” 人不再为地所“捆”
农村土地流转谁说了算?
新农人须知:什么样的土地流转合同无效?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流转“地生金”:http://www.3jise.com/article/1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