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起,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这是近六个月来央行第三次宣布降息,五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已从6.55%降至5.65%。对购房者而言,首付或贷款利息降低无疑是最有效的刺激政策。一段时间来,楼市成交进一步回暖。然而,当购房者准备用拼搏多年的积蓄去选择一套房子时,却要提防掉入买房“陷阱”。为此,土流网披露常见的一些买房“陷阱”,提醒2015年的购房者多加留心。
购房切记查看是否“五证”齐全
其实,购房者开始选房时,时常就伴随着“陷阱”,为此,记者采访相关人士,提醒消费者避免上当受骗。
业内人士提醒,从销售人员开始推销房子时,消费者就应多留心。现实中,不少销售人员会为购房者描述入住楼盘后的美好前景,如完善的交通、商业配套,拥有优质师资力量的学校等。其中,不少楼盘还信誓旦旦保证,周边教育资源已纳入配套中。然而,一旦消费者相信购买,却会发现,不少口头承诺成空。
对此,律师提醒,购房者应保留广告单、售楼书等宣传资料,把广告宣传的内容全部载入正式合同中。日后开发商若不兑现,这些资料可作为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有力凭证。
此外,在购房时,消费者要看开发商是否“五证”齐全,即《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开工许可证》、《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若不齐全,购房者购买后则可能拿不到房产证,商品房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定金”不同于“认筹金”
当然,在选购房子时,消费者还应提防“内部认购”、“低首付”等陷阱。
有些开发商会在楼盘预售前搞内部认购。一般而言,内部认购价格较低,有一定吸引力,但该行为容易躲避相关部门的监管,存在隐患。例如,开发商可能未缴清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可能导致无法获取房产证;或者因内部认购无法向相关部门备案,可能存在一房多售。专家提醒,消费者切不可因为内部认购商品房的所谓价格优势而麻痹大意。
不仅如此,一些开发商还经常打出“低首付”噱头,称可垫付部分首付。其实,不少楼盘代垫的首付款需要购房者在1年至1年半时间内全部还给开发商,此外,有个别楼盘代垫的首付款还要收取利息。业内人士提醒,面对“低首付”诱惑时,消费者应具体了解还款计划,并确定自己是否有还款能力。
最后,日常中较多发的还有“定金”纠纷。据介绍,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开发商往往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怂恿消费者缴纳“定金”,签订书面协议,并称可以获得可观的优惠。不少购房者往往盲目缴纳,待发觉不合适想退款时,对方则会表示“定金”不能退。业内人士提醒,“定金”不是“认筹金”,下了“定金”签了书面协议,就意味着是要购买,如果不买,按照合同“定金”不能退还。而“认筹金”则要通过解筹来选房,如果你没有选到满意房源,还可以退掉“认筹金”。
相关阅读:
2015买房投资参考:中国风水最好的城市
2015年买房必看:5个技巧让你轻松挑到好房
2015二手房买卖的注意事项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2015年购房者如何避免掉入买房陷阱?:http://www.3jise.com/article/1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