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农村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但调查发现,由于相关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也存在着承租关系不稳定、土地过度规模化、农村土地抵押难等问题,成为制约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掣肘。
高彩霞是一名种粮大户。然而,今年春耕时节,见到记者,他开口第一句话:后年,我就要失业了。原来近两年来,由于看到高彩霞种田有利可图,发包方更是已不愿将农田租给他,一些合同到期后都不再续签。“今年我的种植规模已从1.4万亩逐渐缩减到不足6000亩,其中,3670亩明年也将到期,剩下的2018年到期。”这位种了16年田的全国种粮大户代表说,这样下去,他马上就会没田种了。
由于承租关系不稳定,高彩霞也不敢对农田基础设施做长期投入。今年春耕期间,雨水偏多,田间道路积水严重,农资难以运到田间,高彩霞花了1万多元买了几车石子铺路。他告诉记者,本来可以一次性多投些钱把路修好,但由于承租关系不稳,他只能做简单地维护。
事实上,土地流转不仅“质”不高,而且在“量”上也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虽然国家政策层面一直强调“适度规模经营”,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制度设计,再加上地方政府盲目追求政绩,导致各地在实践中往往过度强调“规模”而忽视了“适度”,土地过度集中趋势明显,一些工商企业或拥有一定资金的种粮大户,流转土地面积动辄成千上万亩,一些地方甚至还整村整镇流转。
农民袁松松告诉记者,农村土地流转的本质是通过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人地关系的最优化,以既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又能使土地效益最大化。“农业过度规模化经营往往不能精耕细作,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而且还会造成大量农民从农村农业转移,不仅不能带动农民增收,而且还会造成农村的空心化,不利于激发农村社会的活力”。
除流转不稳定、不规范外,农地流转配套政策也不完善。袁松松说,当前的农业政策扶持体系与土地加速流转的现状不相适应,规模经营主体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农民流转土地需要有一定的资金,现在一百亩田一般要四五万元,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可现在银行贷款很难,农民又没有可抵押的财产。
相关阅读:
如何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要注意“十全八美”
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土地流转后怎么抵押贷款?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承租关系不稳定,规模欠适度:http://www.3jise.com/article/1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