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粮食生产方式的全新变革和农业生产经营新型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农发行江苏省宿迁市分行坚持以支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为突破口,抓住机遇,创新特色,加大信贷投入,有效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创造了农发行支持土地流转“宿迁模式”,进入到了有效发展、特色发展的新阶段。
因地制宜探索土地流转经营
2013年,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江苏省委、省政府将宿迁市确定为全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试点市。两年来,宿迁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和高效农业,鼓励设立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使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家庭农场呈“井喷”式增长。截至2014年末,全市累计流转土地面积近4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家庭农场和规模经营已成为全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经营方式。
宿迁全市各县区在积极建立土地流转平台的同时,还及时提供土地流转信息、政策咨询、土地托管、流转登记等服务,使全市102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1168个村(居)建立了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占总村数的84%。同时,土地流转价格在坚持“政府指导、自主协商”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片区、不同产业制定土地流转指导价,积极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实现全市价格每亩每年稳定在800-1000元左右。
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宿迁市分行主动履行政策性职能,积极支持土地流转,率先发挥支持规模经营的政策性金融主渠道作用,在支持对象上实现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购销和加工企业全覆盖,在支持链条上实现生产、销售、加工产业链全覆盖,在功能服务上实现农业现代化金融服务全覆盖。
王志军行长对记者说:“策应农发行改革,必须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恰当的市场定位。我们从宿迁农业大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实际分析,既要抓住大项目,支持新地区进行农村建设;稳定购销储,保证粮食市场安全有序;也要因地制宜,关注新型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经营,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业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
顺势而为开设土地流转贷款
自2014年4月以来,农发行宿迁市分行坚持把支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试点工作作为自己履行政策性职能和特色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据了解,该行已累计投放土地流转贷款3000万元,创下三种模式,实现了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购销企业和加工企业为主体的土地流转贷款用途全方位覆盖,生产、销售、加工的全链条支持,较好地适应了宿迁市现有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形态和金融服务需求。
沭阳县青伊湖农场种子有限公司实力较强,该分行创新“家庭农场直贷模式”,认真调查企业的土地流转费用和生产成本,测算企业资金需求,于2014年5月,该行成功发放全省农发行系统首笔800万元土地流转贷款,流转土地1.5万亩,保证了夏收夏种的开展。
不仅如此,该行对达不到直贷条件的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开创了“购销企业+家庭农场”模式。沭阳县粮食购销总公司是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有较强的辐射能力。该行在今年初为该公司发放订单收购贷款700万元,不仅支持了购销企业掌握粮源,还缓解了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资金难题,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而“加工企业+家庭农场”模式是针对具备一定的资产实力、防风险能力和带动能力的企业设立的。江苏苏北粮油有限公司是泗洪县的民营粮食加工企业,该公司与全县25家规模在4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签订粮食收购合同。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该行发放贷款500万元,用于企业购买优良品种统一种植,使得规模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全力以赴支持土地流转经营
王志军行长告诉记者,自2014年以来,农发行宿迁市分行主动适应当地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新形态新形势要求,积极开拓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较大的信贷支持力度和创新力度,支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悉,该行投放给沭阳县青伊湖农场种子有限公司贷款时正值夏收夏种,用企业的话讲就像是“及时雨”,真正缓解了涉农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了夏种的顺利开展。
由于全市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大多处在乡镇,以农民自有资金为主,支付每年的流转费用都很紧张,几乎没有能力考虑长远发展。通过该行信贷资金的注入,使企业的自有资金得到极大释放,增强了涉农企业的发展后劲。
农发行宿迁市分行在以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为重点的信贷支持和服务过程中,进一步彰显了农发行政策普惠性和低成本服务特性等优势,从而使自己获得了更多社会资源和潜在客户资源的关注,为农发行在新时期履行政策性职能、实现特色化发展创下“宿迁模式”。
相关阅读
土地流转模式介绍(大全)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经济绩效比较
土地改革新政策呼之欲出 解读2015年新型土地流转模式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流转“宿迁模式”:http://www.3jise.com/article/1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