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0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金融新常态课题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北京分院与一亩田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联合主办的“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
此次论坛,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普惠金融联席会会长刘克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一亩田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创始人邓锦宏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部委,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共230余人出席了会议。论坛围绕“农村改革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时代农村金融的机遇与挑战”、“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时代县域经济中的农村金融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指出,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是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和大量的农村中小企业,金融需求一般具有期限短、频率高、数额小等特点,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比较高。农村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相对于城市工商贷款而言更为突出。城市工商业贷款中使用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在农村严重缺乏。这些特点决定了不能把发展城市金融的办法简单移植到农村来。微型金融服务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严重不对称、贷款的交易成本较高、风险相对较大问题。大数据提供了风险控制的有效手段。互联网+微型金融将丰富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成为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有助于塑造更具竞争性的多元农村金融服务格局。为此,我国一定要建立一个符合农业特点、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从政策的抓手来讲,主要是五个方面:第一是要提高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覆盖面和渗透率;第二是要强化政策性金融的作用;第三是要发挥好农村新型合作金融的作用;第四是要重视微型金融的独特作用;第五是大力发展金融新业态。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样的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确实有一个新的发展形势,但也必须看到,我国金融市场存在市场准入门槛过高,金融监管缺位,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建立起清晰、统一的监管规则,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总的考虑是:第一,首先还是要鼓励创新、竞争和发展。第二,规范市场秩序。第三,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十三五”调结构、转方式处于最后的“窗口期”。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比如说金融结构与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需求严重不相适应。在经济转型升级倒逼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互联网金融正处在大发展的“风口”。第一,农村存在巨大的金融需求;第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市场在农村;第三,互联网金融能够释放农村的消费大市场。以互联网金融来推动农村的金融改革,不仅仅是在农村金融前面加上互联网的要素,更是对农业经营模式的重构。互联网金融不仅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而且加速农村经济互联网化进程。为此,应加快形成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制度保障。第一,最重要的是推动市场导向的金融改革,加快放开农村金融市场;第二,完善农村互联网的监管机制;第三,加快互联网金融相关立法。
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指出,农村电子商务和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契机。第一,这打破了城乡信息不对称的局面,第二,打破了城乡资源配置单向流动的困境,第三,将给农村治理带来深刻变化。
一亩田创始人兼CEO邓锦宏认为,“三农”存在大量的金融需求,如果得到一定的释放,是一个上万亿的市场蓝海,但这也是非常难啃的硬骨头。第一,农村家庭资产信息化程度低;第二,农业生产和交易的不确定性较高,从而偿债能力具有不确定性;第三,缺乏有效的资产评估机制;第四,交易双方没有信用累积。农村互联网金融可以克服这四个方面的困难,让金融资源在农村配置得更高效,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普惠金融联席会议的会长刘克崮认为,单一的政策是解决不了农村金融问题,中国农村金融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草根金融体系。发展互联网金融一定要回答是为了谁的问题。发展互联网金融,要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有真正的帮助。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最根本的是让金融由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中国经济各个领域凡是买方市场的领域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都符合我们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利益,所以要想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根本的还是要打破垄断,大力发展村镇银行、中小银行。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济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认为,互联网金融在传统的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之间,提供了成长性和革命性的巨大空间。政策的着力点应当是“引导成长性,释放革命性”。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需要加快推进制度改革和创新。第一,全面开展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通过颁证清晰界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实现三权分置、三权三证。第二,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和土地上农作物价格评估机制。第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抵押资产处置机制。第四,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土地租赁、转让、抵押市场;第五,修改物权法、承包法和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由“政策护权”到“法律护权”。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指出,农村互联网金融要从五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加速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移动金融后发优势;第二,农业产业化要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结合,形成大数据体系;第三,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产业,形成移动金融的市场生态;第四,通过移动金融整合传统金融与创新金融,促进资金流向农村;第五,建立大数据征信、风控与监测机制,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认为,互联网+金融这样一种模式,例如众筹的模式,帮助农民获得金融服务,能加快普惠金融的实现,减少农民和城市的富人之间的差距,使得农业现代化的步伐能够借助移动互联网,借助移动金融和众筹金融加快实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认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尤其要关注两大问题,一是互联网金融定位问题,第二是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无论是定位,还是安全,都有一个制度创新的问题。
会议期间,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金融新常态课题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北京分院及一亩田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课题研究组”,对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破解“三农”问题、农村金融发展等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会议初步商定,2016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论坛于明年8月举行。
相关阅读
“互联网+”释放农村金融服务活力
我国农村金融二元结构新探索
6个事实告诉你,农村很需要互联网金融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2015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论坛在北京召开:http://www.3jise.com/article/1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