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孔村镇:看惠农资金是怎样“落入”贪官钱袋的

    国家拨给平阴县孔村镇村民的这些惠农资金:沼气池建设扶持款、配方肥料款和玉米良种款,竟然进了镇农业办公室原主任胡某个人的“钱袋子”。日前,胡某因侵吞公款29万余元、挪用公款12万元,被平阴县人民法院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2年零6个月。下面,让我们看一看,平阴县孔村镇这些惠农资金是怎样“落入”贪官口袋的。

    虚报沼气池建设数量

    2007年,胡某到孔村镇农业办公室担任主任,恰逢县里号召建设沼气池。孔村镇政府安排镇农业办公室具体负责,给每个村分配了建设任务。

    当年上半年,该镇王庄村建成了28个沼气池。在报表时,为完成任务,村支部书记邹某安排村会计付某,把村里报名建沼气池的农户都报了上去,其中4个已建成的大沼气池按两个上报,一共报了41个。而县能源站验收时,并不是逐个沼气池验看。

    后来,胡某在给村里发放沼气池建设专项扶持款时,付某向他如实汇报了村里的建设情况。胡某便按照实际建成的数量给了该村28个沼气池的扶持款。

    见沼气池验收如此容易过关,胡某动起了歪脑筋。当年下半年,在县里统计上报验收名单时,王庄村只建了9个沼气池,胡某与邹某商议后竟然报了40个,后来如愿通过验收。胡某尝到了甜头,又安排其他一些村虚报沼气池建设数量。两年多时间,在胡某的授意下,孔村镇共计虚报142个沼气池。12万余元的沼气池建设专项扶持款落入胡某一个人的腰包。

    截留配方肥提成

    从沼气池里捞到的甜头并没有让胡某满足。他认定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条路,仅从他后来负责的配方肥推广中即可窥见一斑。

    2007年5月,平阴县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当年秋天,该县农业局土肥站组织各镇农办(农技站)负责人开会,动员推广某公司销售的配方肥,讲明每吨给村里“提成”150元,给镇政府“提成”100元。

    肥料推广是农办的一项基本工作。过去因为工作难度大,费力不讨好,胡某一直不热心。这次见有利可图,他浑身充满了干劲。回到镇里,他立即组织各村负责这项业务的村会计开会,印发了配方施肥建议卡,讲明每吨给村里150元的费用。村里统计好订购数量后,工厂根据订单生产,直接供货到村,货到付款,农民受益大。

    因为是农业部门号召推广的肥料,群众基于对政府部门的信任,购买的积极性很高。2007年至2011年,胡某共参与销售配方肥1690余吨。每年,各村按照每吨肥料提取150元,从村民上交的钱中扣取这笔费用后,就把剩余的钱全部交给胡某。胡某给肥料公司汇款时,直接把每吨100元费用截留。几年下来,他累计将16.9万余元揣入自己腰包。

    截留良种款生钱

    为不断往自己腰包里揣钱,胡某还想出了“借鸡生蛋”的主意。

    2008年,孔村镇农办帮着县种子站向各村发放玉米良种,并负责收缴良种款。两个月时间,胡某陆续从各村收取30万元左右,但他没有立即交县种子站,而是存到了个人账户。

    一天傍晚,他听说镇里的碳素企业从职工中筹集资金搞扩建,利率是20%。他一下子动了心。当时,他家也有十几万元存款,但都没有到期。他不肯错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反复权衡利弊后,他觉得还是靠公款生钱最合算。于是,他将存在个人存折中的一部分良种款交给县种子站,将其中的12万元作为个人投资投入到碳素企业,存了1年,赚取了利息2.4万元。

    这笔钱从碳素企业退出后,为继续得到高息,他又将其中10万元放到了当地一家民营地沟油加工厂。不久,地沟油加工厂老板被抓,厂子被查封。他的10万元钱也打了水漂。后来,因县种子站多次催要良种款,他只好用自己的钱补上了“窟窿”。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惠农资金投入的加大,一些村镇干部频频将“黑手”伸向惠农补贴款,直接影响到惠农政策的落实。为此,平阴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建议,惠农资金由乡镇财政所直接造册发放、推行一户一卡等方式,减少中间环节,防止人为截留私吞;相关部门要对资金运行、分配情况实施跟踪监督,防止截留、延期拨付等情况;实施公示公告制度,做到政策内容公开、涉及人员公开、惠农结果公开,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参与监管的作用,及时从中发现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孔村镇:看惠农资金是怎样“落入”贪官钱袋的:http://www.3jise.com/article/1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