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日前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表示,审计发现有关地区土地出让支出中违规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对外出借、修建楼堂馆所等7807.46亿元。本应用途明确的土地出让金,在某些地方却成了说不明道不白的“糊涂账”。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加,我国土地出让价格也“水涨船高”。由于涉及工程项目多、资金体量大,征地拆迁等领域也成为各级官员寻求“权力变现”的“重灾区”。除了屡屡曝出的个别党员干部贪污受贿行为外,地方政府借“集体”名义挪用土地出让金等行为也很突出。毕竟“土地财政”收入是公家的,打着“为了发展”“改善民生”旗号,更容易“偷梁换柱”“暗度陈仓”。
国家对土地出让金使用有明确规定。根据有关规定,土地出让金的使用范围:一是用于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二是土地开发支出,包括前期土地开发性支出以及按照财政部门规定与前期土地开发相关的费用等;三是支农支出,包括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等;四是城市建设支出,包括完善国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设施建设支出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部分地区和单位将“土地出让金”用于弥补行政经费不足、对外出借、修建楼堂馆所等,显然改变了资金使用用途,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而从本次审计结果看,此类现象并不鲜见。
实际上,除了直接挪用土地出让金,个别党员干部还打起了利用政府无偿划拨土地进行“空手套白狼”的把戏。部分地方以“公益”为名,利用政府划拨土地进行商业运作和开发。一些单位拿到土地后,“挂羊头卖狗肉”,以建附属设施为由,建宾馆、会所、搞娱乐项目进行商业开发;有的跟开发商合作一起建商业用房,搞房地产开发;还有的干脆把土地转收倒卖,牟取暴利。无偿划拨的土地成为商业用地,上演着一个从公益到商业“完美”转身的过程。
无论是将土地出让金挪作他用,还是利用政府划拨土地“空手套白狼”,无疑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侵害了群众的利益。现实中,因为征地拆迁等引起的信访问题很多,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社会稳定。让土地出让支出成为人人能看得到、看得懂的“明白账”,成为日益普遍的诉求。
本次审计发现的土地出让金乱象,不能只是“一审了之”,更应该对相关违纪违法人员进行严肃追责,同时进一步细化相关规定,加大巡视和审计力度,警示更多的地方在土地出让金的收支上严格把关,使之真正造福于民,不再成为一些单位或个人牟利的工具。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出让支出不能成为“糊涂账”:http://www.3jise.com/article/1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