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家庭收入影响调查(上)

  近年来,随着巴中市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民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也不断加快。

  近日,国家统计局巴中调查队采取问卷调查、入户座谈、重点询访等方式,深入到市县(区)相关部门、部分乡镇、村社和农户家中,对巴中市土地流转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深入了解巴中市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截止2014年末,全市实有耕地231.9万亩,林地1082.7万亩,其中:流转耕地47.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0.3%;流转林地72.3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6.7%。

  本次调查重点走访的恩阳区青木镇的花包村、鹿台村和巴州区三江镇的民主村、上游村,四个村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为6296亩,土地流转总面积2720亩,占耕地总面积43.2%;承包耕地的农户总数为1662户,流转出土地的农户数为1077户,占64.8%。

  四个村中流转土地最多的是鹿台村,共流转土地800亩,流转率达到了58%;流转土地相对较少的是上游村,共流转土地320亩,流转率为24%。

  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通过调查了解,随着巴中农民思想观念的逐步转变,土地流转也逐渐加快。各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呈现出模式、用途、定价等机制多元化的特点。

  1、流转模式多样

  通过调查,巴中市土地流转模式呈现多样化,其中最为普遍的有四种,即入股保底分红模式,由企业投入为主,农户投入为辅,农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保底分红;合作共建共赢模式,企业无偿提供物资、技术,农户无偿提供土地、劳动力,双方共建产业基地,收益按比例分成;统一流转增补模式,由乡镇或村社将农户土地集中流转交由企业统一经营,土地租金采取逐年递增方式对农户进行补偿;亩产折扣成本模式,通过科学评估、动态折算、动态补偿的运作方式,评估流转土地收益,扣除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后作为农民补偿标准。

  2、流转用途多元

  在农村土地流转中,除农户间自发零星小规模流转外,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经营业主呈现多元化,主要有农业企业、专合组织、私企老板、经营大户、下岗职工等作为经营业主,纷纷参与到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在经营业主呈多样化的同时,流转土地的用途也呈现出多样化,流转的土地既有用于实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种、养业的,如蔬菜、水果、珍稀苗木、生猪、土鸡等项目的,也有变更土地用途,用于建厂房、办企业,开展各种农产品加工,或者生产其他产品。

  3、流转期限较长

  通过走访了解,各地在土地流转中,对流转土地的使用期限都比较长。本次调查的四个村中,共有32户农户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进行了流转,流转土地的平均使用期限为22年,流转期限最短的一户为10年,其余的均在10年以上,其中流转使用期限在30年及以上的有16户,占到了四个村中土地流转总户数的50%。

  4、流转因素各异

  通过对农户土地流出原因调查,有69.6%的调查对象表示,土地流转后从土地上得到的收益比自己耕种土地所得收益高;有39.1%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流转土地是看见别人在进行流转,自己也就跟着流转,对土地流转的深层次思考认识还不是很到位;有17.4%的调查对象表示,流转土地主要原因是家庭劳动力不足,无暇耕种土地;还有13%的调查对象土地流转的原因选择了其他,如:村里连片开发、土地连片流转,耕地易水淹、业主筑堤保护等因素。

  5、流转意愿强烈

  随着农村留守人员老龄化的加快,因缺乏农业劳动力而导致土地撂荒现象日益加剧,而土地流转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农业耕地的连片利用,有效规避了撂荒现象,提升了土地经营效益,因此农户流转意愿较为强烈。通过调查,有95.6%的农户愿意流转土地,仅4.4%的持保留态度。调查的青木镇花包村共有7个社,其中有5个社的土地进行了流转,仅2个社因其地理条件原因没有流转土地,但两社的农户已多次向村委会建议,申请对本社的耕地进行流转。

  继续阅读: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家庭收入影响调查(下)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流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家庭收入影响调查(上):http://www.3jise.com/article/1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