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持续推进中:5月26日习近平主席对耕地保护作出批示要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表示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变。5月28日《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中再次提及规模化发展以提升农业产能。6月4日国家对广西、云南糖科蔗的规划也提及要利用土地流转提高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一、现代农业之基础制度设计 必受持续推动
国家推动农业现代化定将不遗余力。
一农业战略地位特殊,堪比军事地位,可以借助外力但不可完全依赖外部市场。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严格农业保护政策,如日本、美国等。国内农业因小农经济阶段而价格波动严重、部分品类对外依赖度高丧失定价权直接连累其他产业发展,因此国家需要借助现代化发展方式解决农业诸多诟病。
二产业升级角度农业现代化势在必然。国家经济已经达到量的级别,如今需要产业升级来实现质的改变,这也是国家层面当前重要发展战略。国家已经发布互联网+行动方案来改造传统行业等。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中农业当然也不能缺失,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是发达国家普遍发展趋势。现有土地国有的制度下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最重要道路。
二、多维度政策护航 外部环境业已形成
土地承包经营权提出已久,最早于1995年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不过一直没有大的进展。实质性进展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鼓励农地经营权流转,之后政府强有力推动、政策持续呵护以及外围环境基础相继形成,土地流转可以成为农业现代化先行投资板块。
此届政府为土地流转付出多方努力:第一制定土改总体方案,以顶层设计方案指导土改有序进行;第二土地确权工作已经开展,2013年1月31日开始预计于5年内形成;第三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户籍制度全面推进;第四国家工业、农业环境已经发生重要变化。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土地确权和户籍制度的推进,这两项制度的变革助力土地流转推进。确权主要是确定受益主体,未来将会成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实施,其中“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户进程落户的条件”为亮点。两者搭配既保证了应受益农民的利益,同时也保障了农民进城的最低保障,利好规模化农业开展也利好新型城镇化,一举两得。
国家工农业环境发生重要变化为土地流转奠定了良好环境基础。最初国家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因为国内工业并不发达,需要以家庭承包责任制解决农民工作、农村生产问题。然而40年之后国内城镇劳动力不足、工业化拓展至农村周围,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增加,而农业参与者高龄化、部分地区土地荒芜,无论主动或者被动土地流转、机械化作业农业都已经是必然。
三、参与主体增加 互联网+解决后顾之忧
此届政府以改革促发展的方向非常明确,土地流转以及配套的户籍制度等稳步进行。正是如此土地流转的参与主体逐渐增加,如中信土地流转信托、大禹节水土地流转以开展种植项目、阿里聚土地模式等。参与主体多、形式多样化能够提高行业活跃度、构建不同商业模式加速行业发展,后续随着商业模式逐渐清晰参与主体继续增加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农村电商的发展将助力土地流转的推进。农产品天然具有销售难题,土地流转实现了生产端的规模化必然造成产品集中上市和数量增加,销售风险放大。农村电商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生产与销售的对接甚至实现以销定产,最大程度解决参与主体后顾之忧。此外农村电商还可以解决上游农资农机的购买及服务问题,从生产端和销售端助力土地流转项目开展。
四、转变投资思路:“实际经营能力定乾坤”
土地流转概念距离2013年下半年最初出现已经过去两年之久,如今投资思路需要从最初的概念炒作转变为“实际经营能力定乾坤”。这也是国家层面所强调的:一方面基于耕地保护需求,在保证耕地原有用途的情况下流转是政策前提;另一方面,习近平主席在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同时表示不能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要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基于此,看好产业链延伸+经验复制能力强+契合国家政策走势的个股,如大禹节水(国内节水灌溉专家+甘肃广西土地流转、项目可复制能力强+契合集约型农业方向);芭田股份(高效化肥生产者+广西土地流转项目已有复制项目+土壤检测施肥、科学兴农);象屿股份(农产品供应链++缓慢渗透整个东北区域+资金农资平台、新型经营方式)。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互联网+时代,土地流转投资成热门:http://www.3jise.com/article/1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