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土地 农民生活无保障
河南省襄城县产业集聚区,大量土地被从农民手中“征”走以后,专项社保资金并没有按计划发放给失地农民,很多失地农民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项政策,他们考虑的只是以后越来越难以为继的生活。
“我们这些地是在去年4月份被‘征’走的,加上赔青费在内每亩一共补了四万二千元。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把地卖给他们,而且是一次性补完,以后不再管了。我们家有五口人,两亩三分地,平均到每人头上也就两万块钱左右。没了地以后,小孩儿们还行,可以出去打工,但像我们这样的,就只能在家吃老本了,真不知道补偿费花完了该咋办?”刘庄村张园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相关文件规定,地方政府必须严格依法履行征地批复后实施程序,按照征收土地方案及时支付补偿费用,落实安置措施,并按照规定标准和期限将社会保障费用划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专用账户”。计入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切实安排好被征地单位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保证其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征地补偿安置不落实,不得强行使用被征土地。
粮食直补竟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以前那(被占耕地)都是很好的菜地,虽然种菜一年挣不了几个钱,但是一家人平常也没什么花销。现在地没有了,物价又这么贵,这么点儿补偿款连以后吃饭都不够啊。幸好国家每年每亩地还发一百多块钱的粮食直补费。”附近彭园一位村民无奈的告诉记者。
据了解,刘庄村张园和彭园的土地主要是被产业集聚区内的“高纯半导体电弧石英项目”征用。然而另记者疑惑的是附近每亩地村民每年依然领取110元的国家粮食直补费,这说明该块地并没有变更土地性质,仍属耕地。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是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然而在河南省襄城县,国家的粮食直补专项资金竟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一部分,着实令人无奈。
失地老人:养老只能靠儿女
“我今年66了,身子骨都还硬朗,以前就在村前自家的地里种点蔬菜、玉米啥的,现在地没有了,整天只能闲着,以后的生活还得靠儿子和女儿们啊。”一位彭园村姓张的大爷对记者说。
当记者问到,土地被“征”以后,政府是否给失地村民发放社会保障金时,张大爷情绪激动的说:“啥保障金啊,一分钱也没有。就是‘卖’地的时候给的那点儿钱,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的在家天天坐吃山空,说实在的,我们老人不稀罕那点儿钱,就是想守着自己的地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想吃闲饭,给儿女们增加负担。我们家的小孩儿们还挺孝顺,村里有些老人就不行了,没有劳动力,媳妇都嫌弃。”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然而在河南省襄城县城关镇,很多年满60岁的老人并没有享受到这项政策的优惠。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去向不明
据知情人透露:“当初在做征地补偿预算时,就对失地农民今后生计有所安排,补偿款不一次性补发给农民。每亩地按照城乡差别留一部分补偿款存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账户’,城关镇是每亩地6500元,其他乡镇是每亩地4500元。目的是保证他们长远生计有保障,维护社会稳定。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很少有村民会问到这些,他们关心的只是一亩地能拿多少钱,而基层政府也不注重宣传这些,只知道把地从农民手中‘征’过来就行了,这样就出现了村民在未以后的生计而发愁的现象。而且由于缺乏监管,这部分专项资金存在被挪用做其他用途的可能。”
针对资金流向,我们将进一步关注。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粮食直补 竟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http://www.3jise.com/article/1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