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全国楼市呈现回暖趋势的同时,土地市场却在持续降温。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显示,8月份全国30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531宗,环比减少30%,同比减少36%;成交面积5389万平方米,环比减少29%,同比减少40%。在土地成交量大幅下降的同时,多地出现土地流拍。
一般来说,在房地产市场好的时候是不存在土地流拍现象的,只有房地产市场出现资金短缺、房屋质押导致开发商“资金链”紧张的情况才会出现土地流拍。那么,当前土地流拍预示着什么呢?
自2013年底,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寒冬”,很多买家开始观望,投资人也撤出房地产市场,开发商的房子卖不出去,自然没有资金再购买土地,而且在市场预期不好的情况下,开发商也不会妄自进行竞价,由此导致一些以前炙手可热的土地出现无人竞价,或者竞价低于底价的现象。在笔者看来,现在楼市出现“回暖”趋势,土地流拍现象却还在延续甚至加剧,这如同市场给“土地财政”泼了一盆冷水。
尽管“土地财政”曾一度被一些地方政府大力推崇和效法,通过卖地取得的土地出让金也的确缓解了一个时期地方政府财力与其事权不相匹配的矛盾,解决了公共服务项目投资不足的问题,但是由“土地财政”激发的“卖地冲动”同时加剧了一些地方官员的土地“依赖症”和政绩“虚妄症”,助长了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蔓延,再加上“土地出让金”监管不力滋生了一些腐败现象,早已为公众所诟病。
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土地财政”膨胀使地价推高了房价,房价正是因此而一路攀升而且一直居高难下,并最终加剧了民生之艰。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任志强表示:今年7月份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数据显示,目前还有6亿多平方米的库存。现在很多地方房源充裕,甚至已经供过于需,只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些预调微调政策措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楼市、支撑着楼盘。这也预示着“土地财政”正在由“坚挺”变得“脆弱”,从而不可能、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期待中央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的步伐,调整和理顺各级政府间财税利益分配关系,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并尽快构建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税体系,以利于地方政府弱化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立法机关或可通过立法修法取消土地出让金制度,以此终结“土地财政”。
>>推荐:土地流拍后多久第二次挂牌?为什么会出现土地流拍?
土地拍 卖流拍后怎么办?为什么会出现土地流拍?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流拍现象预示着什么?:http://www.3jise.com/article/17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