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安徽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解读材料

10月8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皖政〔2020〕38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实施方案》解读如下:

一、背景依据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8〕126号)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发展改革委起草了《实施方案》。

二、基本考虑

1、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

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从淮河流域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努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2、突出对接国家重大战略

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政策导向,紧扣事关安徽“十四五”发展的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改革和重大行动,把淮河流域安徽段放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来谋划,耸立起新航标、锚定新坐标、壁画新目标。

  1. 突出抓实生态环境保护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将“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和“1515”三道防线落实到方案中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加强生态修复,筑牢生态屏障,加快构建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绿色发展的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

  1. 是突出谋划建设重点项目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聚焦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防洪安全,谋划一批灾后重建、尾闾畅通、水系连通、淮河入海通道等基础性、枢纽性重大水利设施项目,实施新一轮“一规四补”水利工程。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9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是总体要求。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到第八章,是重点任务。第三部分即第九章,是保障措施。

1、总体要求

包括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河流湖泊、生态环境、城市防洪安全能力显著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乡村活力明显增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格局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渐成规模,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品牌影响力初步显现,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基本建成,绿色发展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淮河(安徽)目标基本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巩固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产业分工协作格局不断巩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带。

2、重点任务

一是建设水清岸绿美丽淮河(安徽),包括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设沿淮生态屏障、推进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等。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包括建设高速铁路网、优化公路运输网络、建设淮河水道、推进交通枢纽建设、构建现代信息网络等。

三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壮大服务业等。

四是推进乡村振兴,包括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繁荣振兴乡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等。

五是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包括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

六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包括聚焦重点区域脱贫攻坚、实施脱贫攻坚精准帮扶、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等。

七是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包括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合作等。

3、保障措施

提出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空间规划引领、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项目支撑、强化合作联动、强化督导评估等6个方面措施。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安徽省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解读材料:http://www.3jise.com/article/179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