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的角度,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从农民的角度看,土地流转是为了实现农民的财产权利。目的都是好的,但目的能否实现,就是另一回事了。
目前在实践中尝试的土地流转模式大体是这样的:龙头企业按一定的租金流转农民的土地,承诺给农民土地分红,农民也可以受雇企业成为农业工人。逻辑上,农民就有了地租和工资两份收入,比原本种地要赚钱多;农业资本在效率提高之后也可以实现赢利。但这可能吗?
农业劳动不同于办公室工作和工厂的流水线作业,最大的特点是难以考核。农民把种地说成是“伺候庄稼”,既然是“伺候”,态度便是关键的,多弯一次腰,多流一滴汗,对产出都有影响,却没有办法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家庭经营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农民在这种体制下是不计劳动投入的。如果变成农业工人,激励就会再成问题,龙头企业要和当年的人民公社头疼同一件事:干好干坏一个样。
农业规模经营的优点仅在于人均产量要比家庭经营高,如果比亩产,规模经营是注定要输给小农经济的。要想真正发挥土地规模经营的优势,对土地人口比的要求极高,比如在机械化的前提下,一个人管理数千甚至上万亩土地。然而这种经营模式在中国无法实现,因为我国的实际情况是人多地少,就此《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土地流转“既要注意提升土地规模经营,又要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兼顾效率与公平”。
《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的这一要求无疑是对的,但在效率无法大幅提高(甚至还可能下降)的前提下,既让农民有更高收入,又让资本赚到钱,这并不容易。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流转如何让农民增收资本赚钱?:http://www.3jise.com/article/1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