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怎么样消除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隐患 让农民放心流转!

  当前,在稳定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推进耕地集约化经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着力点,更是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力方向。怎样确保农村土地在“安全、有序、稳定”的总体目标下实现效益流转,避免和消除涉稳隐患,成为新形势下农村社会治理重点之一。

  必须以粮食安全为核心推进土地流转。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最大程度保护和珍惜每一寸土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和首要条件,土地流转必须自觉服务确保粮食安全这个大局。调查发现,当前的土地流转,农户间自主转包、转让、互换方式的流转占五成上下,基本上没有改变土地种植用途。对外转包、转让或由各类经济组织租赁经营等形式实现流转耕地大体占20%上下,这部分土地大都进行了设施农业改造,温室大棚、观光采摘、错季蔬菜成为种植首选,有的直接将承租土地建成了用于接待游客的农家饭庄,导致珍贵的耕地改变用途。兼顾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推进保护耕地前提下的有序流转,是不触动国家耕地“红线”的大局,必须以此为核心谋划和推进。

  必须重视消除流转中的涉稳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难成规模。现行的土地分户经营的分散性、随意性与土地流转的计划性、规模性之间矛盾较大。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时,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承包户不能谈妥,而使土地规模化流转难以实现,致使已流转土地比较分散,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二是流转管理跟进不到位。大都是群众的自发行为,往往为流转而流转,考虑问题单一,风险意识不强,缺失跟进的管理与服务。三是流转合同不规范。突出表现为没有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多数是亲朋邻里间根据双方所达成的口头协议流转,有的虽然签订了流转合同,但内容不完善,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性差,缺乏风险责任,出现矛盾后难以及时化解。四是农村集体直接经营的土地,包括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的机动地、集体林地以及荒山、荒丘等实现流转缺乏民主透明,容易引发干群矛盾。五是缺失业主经营能力考察。受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影响,承租土地的业主大面积承包土地,从事高效农业开发,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如土地承包户没有资本实力和贷款担保能力,规模难以扩大,效益难以提高,必将无法如期兑现农户的租赁金,极易引发群体上访事件。

  必须依法有序推进土地流转。要进一步破除阻碍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的陈旧观念,摒弃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面向广大农民扎实宣传土地流转的好处,在规范引导、强化服务中为农户算明白账,激发农民自觉自愿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要建立规范引导和服务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民在平等、自愿、互利原则下,大胆尝试公司加农户、业主加农户等流转方式,促进滚动发展。要注重规划促进规模经营,突出解决好土地难以集中成片、不易形成规模的问题,把土地流转纳入整体城乡建设规划,促进规模连片的统一流转。要规范流转契约合同。加强对土地流转契约的规范管理,印制统一规范、承租双方责、权、利明确的流转合同文本,消除问题隐患,确保土地流转的依法有序推进和农村社会稳定。

  (作者系中共下花园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怎么样消除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隐患 让农民放心流转!:http://www.3jise.com/article/1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