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土地“流”出金 农民挣“双薪”

  近日,在曲阜市息陬镇小峪村的精品农业大棚内,农民正忙着分苗、栽种、管理蔬菜。他们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按时按点到合作社种植基地上班,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上班一族”。“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平时到合作社干钟点工,一天能有几十元的收入,地不种了,钱却没少挣。”正在农业园区忙碌的小峪村村民老柴满脸幸福地说。老柴家3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每亩有1200元的土地租金固定收益,不仅‘旱涝保收’,夫妻俩还腾出空来务工,每人每天的工钱至少50元,两人正常每月干20天就能挣2000余元。昔日一家人围着几亩地转,一年“刨”几千元的收入,如今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合作社,一手收租金,一手领工资。

  近年来,息陬镇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宣传引导,算好对比账、经济账,算清土地流转的“双赢”账,为农民放心流转土地吃上定心丸。该镇坚持以土地流转促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提升现代农业主线,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管理工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顺利流转、规范流转、依法流转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逐渐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农村土地迅速向农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集中,当地农民不断增加。

  土地流转盘活了土地,激发了农业发展活力,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得益于土地流转的好政策,得以发展壮大,使该镇特色农业产业得以做大做强,广袤的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各类特色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时而起、发展壮大,芥菜、秋葵、海棠、樱花等特色产业强势崛起,全镇留守群众就业率提高20%以上,工资性收入比例明显增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26%,实现1.5万元左右。

  这是我市土地流转带来可喜变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把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步伐加快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截至9月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98.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26%。据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应运而生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越性逐渐凸显,愿意流转入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也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全市流传出承包地的农户数达到50多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数的29%。土地流转后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我市的土地主要流向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面积达149.2万亩,占流转面积的75%。流转后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蔬菜、林果、棉油、养殖等。土地流转模式也是各具特色,有体制推动模式,如曲阜尼山镇定位为农业主体功能区,制定特殊扶持政策,鼓励该镇发展有机蔬菜和花卉等生态休闲农业,以此推动土地流转;种养大户带动模式,我市现有种养大户4964个,经营面积为60.7万亩,许多农村种养大户有经济头脑,懂技术、有资本、信息灵,他们大面积转包或租赁土地搞种植、养殖,如嘉祥县大张楼镇义和村农民聂传寅经营农资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后,回村发起组建了嘉祥县鸿运富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本村和周边土地2000多亩,托管服务2万多亩,发展良种繁育和蔬菜种植;此外,还有农民合作社组织模式和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农民统一转出承包土地后,每年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还可安心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从而给农民收入上了“双保险”。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流”出金 农民挣“双薪”:http://www.3jise.com/article/18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