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闲置土地这一“老大难”问题,再次被推到台前。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结果近日公布。北京、上海、安徽等有关县(市、区)政府及国土部门42名负责人,因闲置土地比重过高、处置不力,受到行政警告、诫勉谈话等处分。
闲置土地,根在权力。此次大督查问责,将问责利剑直接对准权力,整治效力可期。据报道,截至8月底,全国已处置闲置土地31.25万亩,处置率为29.9%,比6月份大督查时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
从公开数据看,土地闲置的主力,乃工业用地和房地产用地。如:此次大督查通报的黑龙江大庆忠旺铝业有限公司,就有1308.9亩土地闲置3年以上;一些曾经的“地王”、知名开发商都曾存在囤地行为,一些省份清查出的闲置土地逾10万亩,位于上海南京路的一个楼盘,“在建”逾20年,周边房价上涨近百倍。
而这两类土地的闲置,皆因权力“太忙”,不惜代价扩张。据澎湃新闻网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近日透露,国务院一项关于12个省会城市和144个地级市的调查显示,省会城市平均每个规划4.6个新城,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1.5个新城;全国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34亿。
总人口不到14亿,新城规划人口达34亿。无序扩张由此可见。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153个县级以上城市的城区面积,平均每10年同比增长超50%。
新城新区规划的落地,直接导致了城区面积的扩张,以及用地指标的紧张。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多年来土地闲置总是与“用地紧张”并存。
费解的“闲置”与“紧缺”共舞,答案在于权力“领舞”。缺乏市场和人口支撑的新区规划,在无序扩张的前期,可瞬间激发大量工业用地和房地产用地需求。但市场规律虽一时被权力扭曲,却终将发挥作用。
正如巴菲特所言:“只有在突然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经济新常态下,大量闲置的土地,是权力扭曲市场的重要印迹。
新城新区的扩张,本质是权力的扩张。权力“越忙”,土地“越闲”,资源配置、产出效率越低。所谓的“用地紧张”,只是忙碌的权力诱发的短暂幻象。
基于此,查处闲置土地,必须源头发力。权力运行完全守界,土地利用才会节约集约。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闲置皆因权力“太忙”:http://www.3jise.com/article/18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