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下跌成为农民增产丰收后的烦恼。特别是第三季度以来,我国玉米、小麦、稻谷三大主粮全线下跌。其中,玉米跌幅最大,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下跌20%,最高跌幅达30%。粮食市场价格的持续下跌,对于规模种植者来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保本难 亏损成为普遍现象
在国家鼓励耕地流转的背景下,我国规模经营发展迅速。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比2013年底增长18.3%;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比2013年提高4.7个百分点。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达5833万户,占家庭承包农户数的25.3%,比2013年上升2.4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耕地流转速度之所以加快,与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粮食主产区,国家对小麦、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除2014年、2015年之外,一年比一年提高、且大大高于市场价的粮食最低收购价,使得粮食“政策市”主导市场,大量的粮食进入国库,农民种粮收入虽然比不上种植经济作物的收入,但仍然有利可图。在正常年景,种植粮食的面积越大,获得的收益就相应越多。
对于东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国家从2007年开始实行了临时收储价格。当年每斤还只有7毛多,但到2013年、2014年,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已经上涨了近60%。
在“政策性”粮食收储价格逐年上涨的情况下,种植粮食的面积越大,收益自然就会越多。因而,耕地的规模流转速度就随之而逐步加快。
面临粮食“高产量、高收购量和高库存量”的“三高”问题 ,国家决定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为1元/斤,比2014年平均下降了10%。每市斤下降一毛二分多钱,加上进口玉米远远低于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国产新玉米市场价格急转直下。目前东北玉米(自然水分)已经下降到每市斤0.70元左右,一些种植自己承包地的农户基本能够保本,而租地的规模经营者就处于亏损之中。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分析: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农产品成本收益核算体系,去年农民种植每亩玉米的净利润是81元,今年是亏179元,从“赚”到“亏”的差价是260元。
发展难 继续流转难以为继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生产者只有当产出得到回报,并有适当的利润之时,才会扩大再生产。
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中利润比较低的农作物生产,如果经营者种植的粮食收入不能够顶抵生产投入,并获得适当利润,农民就不可能进行再生产。
今年粮食价格,特别是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已经使规模种植者血本无归。一方面是前几年“政策市”主导下的国家收购粮食价格较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尚可;另一方面正因为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尚可,导致了耕地流转的租金水涨船高,每亩地从三五百元,迅速上涨到上千元以上。到今年规模经营者种植玉米的收入,不但不能够支付流转耕地的租金,还要赔进所有的生产投入。
从农产品的价格改革趋势看,国家明年不可能调高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仍然会大大低于国内价格。低迷的国内外玉米市场价格格局,决定了租地规模经营者在今后难以盈利。因此,继续发展粮食规模经营已经是昨日黄花。
维持难 退耕退租不可避免
产业经济学告诉人们,当某一产业无法持续进行时,这个产业必将被众多产业的某一产业所取代。
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尤其是玉米生产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时期。规模经营者种植玉米的产业,前景十分黯淡。接下来,将会出现退耕退租的问题。
有人认为,玉米不值钱,可以改种其它作物。殊不知,在东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种植玉米的地方,可以种植的品种有大豆、高粱等。但是,曾经占有地域优势的东北大豆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已经失去了价格优势,属于萎缩品种;高粱等杂粮品种,同样在进口廉价的同类品种中处于劣势。如今农民说,种啥啥不值钱。不退出租赁地,只有死路一条。
退出租赁地,将会产生三个方面的矛盾:
承包者与租地农民的矛盾。从理论上上讲,农村耕地租赁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的。但是,社会的发展与农民的思想进程不同步的问题,不但是过去,就是将来也难以解决。当初租赁耕地,是因为租赁者觉得种粮效益尚可。谁知还没有过上几年,粮食的收购政策、市场价格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租地种粮亏本,亏本的买卖谁干?不退租赁地不但年年亏本,还要搭上本来就不多的老本。租地者的苦衷租地的农民当然知道,但是“白纸黑字”的耕地租赁合同,租地的农民是不愿意撕毁的。“毁”与“不毁”的矛盾,在今后的我国农村将会异常激烈。
农民与基层组织的矛盾。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虽然国家一再强调不能够生拉硬扯,搞“拉郎配”。可是,有些地方的基层组织为了追求“政绩”,采取下达指标,分配任务的方式,强行让基层组织落实。有不少流转的耕地,并不是农民出于自愿,而是基层组织运用各种手段使农民“就范”的。现在,流转出去的耕地要退租,这些本来就有怨气的农民就会“气不打一处来”,所有的“怨气”将会洒向基层组织。流转耕地与基层组织的矛盾,一时半会是难以解决的。
耕地耕种与撂荒的矛盾。从全局来看,我国耕地极为紧张,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不可荒废;从租地规模种粮者看,种植粮食没有出路,耕种不如不耕种。
规模经营者不愿意种植粮食,退回一家一户的耕地是否就会种植粮食呢?在耕地租赁合同没有解除之前,租赁者不会种,租地者也不会种,耕地将在争议中荒芜;能够勉强退约的耕地,由于一家一户劳动力的缺乏,这些耕地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种植。他们或者只选择种植“口粮田”,或者粗放种植,或者撂荒。如果说前些年我国耕地撂荒是局部问题的话,今后一系列社会矛盾将会导致相当大面积撂荒的可能性。
基于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现实问题,农村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产生的重重矛盾应引起国家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要未雨绸缪,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农村,广泛调查、倾听各方面意见,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粮价下跌耕地规模流转矛盾重重:http://www.3jise.com/article/1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