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其中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给老百姓带来了诸多实实在在的民生大礼包。五中全会将怎样改变你我生活,老百姓对未来五年抱有哪些新的期待?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百姓眼中的五中全会”专栏,与您一起细细品读全会精神,侧耳聆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铿锵足音。
记者昨天下午找到邱冬时,这位38岁的宜兴市徐舍镇丰台村农民正在粮库卖粮。他种的稻子已经收获150亩,这几天天气不错,他一趟就拉了28吨稻子到粮站,粮站按质论价,出的价格比眼下的市场价高出很多,他很满意。
说到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邱冬告诉记者,除了在新闻联播上看了,他还特意上网细细读了跟农业和粮食相关的部分。“中央提出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我觉得,今后种粮一定更有奔头!”
徐舍镇是宜兴市的粮食主产区,流转土地种粮前,邱冬是一名农机手。从5年前流转230亩地种粮,发展到现在600多亩,还成立了合作社,吸纳80多名农民入社,配备了各种大中型农机,每年收入四五十万元,邱冬还真尝到了种粮的甜头。“五中全会提到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我觉得这下子,应该有更实实在在的措施了。”他说,他是全镇最年轻的种粮大户,现在留在农村种田的多数是五六十岁的农民,甚至还有六七十岁的。再这样下去,等到现在这批种粮大户种不动了,谁来种田呢?“所以我觉得,五中全会提出得很有针对性啊。”
“我种粮这5年感受最深的是,要吸引年轻人种田,需要有实实在在的好政策。”邱冬说,比如补贴政策,现在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等各种补贴,真正种粮的农民拿不到,都打到承包土地的农民卡里了。可种粮农民的风险其实最大,遇到自然灾害,政策性农业保险虽然能够赔一点,但赔的只是在田作物的损失,土地流转费不在理赔范围,但这流转费恰恰是投入的“大头” 。五中全会提到要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种粮大户都觉得,要是把补贴补给交售粮食的农民,卖一斤补一斤,种粮农民就能实实在在增收,种粮积极性就能提高;收入高了,也就不愁没有年轻人种田了。
一番话聊下来,记者觉得毕竟是有知识的年轻农民,邱冬对五中全会精神吃得很透。他说,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抓到了点子上。现在涉农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确实需要创新。“除了农本投入,很多种粮大户要添置农机具,需要贷款,但就是贷不到啊。”他举例说,他自己不久前就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当时要添置一台大型收割机,找到银行后,银行提出要有抵押物,农民最值钱的就是住房,但农房又不能抵押,结果只好向亲戚朋友借。其实,种粮大户流转土地时付出了流转费,是真金白银,土地经营权的含金量是实实在在的,等于就是一笔财产,而且市里有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这等于给了土地经营权一个交易和退出渠道。万一有农民贷了款还不了,银行可以把经营权收走、交给交易中心重新招标的。但银行到现在也不认经营权就是资产,这让种粮大户很不解。
五中全会明确要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照邱冬的理解,分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农民的财产权,“农业规模经营后,金融支持太重要了,我们就盼着这种支持!”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2015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都打到承包土地的农民卡里了,真正种粮的拿不到?:http://www.3jise.com/article/2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