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如何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收入来源问题?

  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需要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如何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利益保障、收入来源问题?记者日前在高邮八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采访发现,这里的农民“让地”之后不失地、不失利、不失业,还在那块地上干活,除了土地租金之外还按月拿工资,60多岁的老头老太年收入上万块,他们笑称这是“双薪”。

  这个规划面积达1.8万亩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区、有机农产品生产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花木生产区、综合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目前,该园区已流转土地超过6000亩,涉及当地1000多农户,主要流转给了种植、养殖大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高邮人在园区开建之初即立下“硬规矩”——保障农民“让地”之后不失地、不失利、不失业。    

  让地农民“不失地”

  八桥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定,园区所有入驻项目,必须从事种植、养殖产业,决不能改变农地用途。农民历来视土地为命根子,难以容忍“地力”遭受破坏。“即使流转出去,心中依然牵挂。”金港村原村主任杨国富现在园区协助管理,他说,这就保证了一旦外来投资项目承包到期不再续租,其用过的土地单季复垦后交到农户手上,能够正常实施农作物种植。

  高邮人立足高起点,聘请专业机构实施总体规划,按照“拉开大格局,构筑大框架,满足大项目”的要求,累计投入1.2亿元,实施道路桥梁、涵洞泵站、衬砌灌渠、绿化亮化、服务中心等五大工程,全力打造“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肥沃”的样板区。

  “这叫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园区直管单位卸甲镇党委副书记吕传祥告诉记者,八桥农业园坚持“布局成片,设施升级,产品提档”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目前已引进实施高效农业项目23个,高效农业面积6103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4600亩,初步形成了三个特色板块,即以年红花木、盛川园林科技为主体的花木种植板块;以光华蔬菜、一品红樱桃为主体的蔬果种植板块;以瑞康农场、飞扬科技为主体的种养综合板块。

  “我们不仅要让农民感受不失地,还要想办法培训新型农民。”吕传祥说,2013年园区投入1500万元新建了3000平方米集成果展示、农民培训、产品检测、科技推广等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田租递增“不失利”

  八桥农业园总规划面积约1.8万亩,目前已经入园的23个项目建成面积超过6000亩,涉及当地1000多农户的承包地。金港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现有耕地6437亩,从2008年村里组建蔬果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以来,已流转耕地2076亩,引进和创办了花卉苗木、蔬菜瓜果、水产养殖等20多个现代农业项目。

  “所有流转给园区种植、养殖大户的地块,首先要和农民商议定好起始租金价格。”金港村村支书颜金松说,比如金港村的耕地,流转给园区大户,租金按照农民意见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按当年稻谷的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也就是“托市”价计算。2015年秋季稻谷“托市”价格为1.55元/斤,而现时市场稻谷价格只有1.3元/斤,但土地租金收益仍然按1.55元/斤、每亩600斤稻谷折价计算。另一种是直接支付现金。如园区“瑞康农场”,就是按照770元/亩和农民结算。

  记者了解到,在八桥农业园,耕地流转租金均价在700-800元之间,但这仅限于起租三年内。三年之后,则按照每三年10%递增率,累积递增给付租金,从而保障农民“不失利”,且始终保持有利地位得实惠。      

  老头老太“不失业”

  当前农村,实际仍在种地的农民多数是“5060”——女性劳力50岁以上、男性劳力60岁以上。这样一个群体,离开土地去工厂打工显然不太现实。

  可喜的是,在八桥农业园,记者采访中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景象。园区刚性规定,入驻园区项目企业优先聘用本地农民为生产基地工人。

  “我们的工资按天计算,我在这边干一天能拿50块钱。”在飞扬农业科技公司鲜切花大棚里,今年63岁的金港村农妇周凤鸣和另外两位“同事”潘东梅、马春香正在采收盛开的非洲菊。几位农妇说,因为收入不错,平时家里没什么事就不休息,她们几乎天天在这家花卉生产基地干活,全年收入在10000元左右。

  “我比她们拿得多,一天65块。”今年64岁的男性农民刘文在这里担任生产小组长,他说:“我们这个年纪在别的地方没人要,在这里干,活是比女同志重一点,但收入蛮不错的。”

  “这里的村庄没闲人,劳动力不够用。”颜金松说,金港村2000多人口中,劳动力(男性16岁至60岁,女性16岁至50岁)约1200人,其中有800人左右在园区当产业工人,按月拿工资。

  “最为关键的是,这800人中有90%属于年龄大、文化低的老头老太,在园区各类产业基地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收入按天计算,每天工作8小时左右,工资50—60元/天。”

  记者随后在卸甲镇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八桥农业园区已吸纳100多个农户参与创业,吸纳老年妇女500多人、老年男性400多人参与合同用工和季节性用工。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如何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收入来源问题?:http://www.3jise.com/article/20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