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2015年农业补贴发放方式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只增不减。开展农业补贴改革试点,将现行的“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优化补贴支持方向,突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

  时下的农业补贴政策已运行了较长时间,在促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方面,确实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过,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农业改革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农业补贴“散乱化”的问题也暴露无遗,它使农业补贴在使用效率上大打折扣。一方面,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现行的农业补贴并不高,在性价比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另一方面,现行农业补贴采取的是普惠制的模式,这种政策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要是拥有政策性承包地的农民,不管种不种地,种不种粮,每一亩地,每年基本上都可以拿到90元左右的国家补贴。如此细碎化、平均化的补贴发放方式,使得有限的资金,未能将其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对真正的种粮者未能发挥应有的鼓励作用。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加大,农村有大量的耕地面临“无人耕种”的状况,抛荒的现象日益严重。然而,现行的农业补贴之中,尤其是“粮食直补”这一项,大多采取的是按地补贴的方式。很多耕地由于流转之后,承包者与实际耕种者之间并不一致,补贴却依然发给承包者而非耕种者。导致土地流转之后,一些种粮大户未能得到二次承包别人土地后应享受的补贴,其效益就会显著下降,在种粮利润本就微薄的情况下,农业补贴的这种发放方式,对种粮者的积极性无疑是一种挫伤。

  与此同时,现行的农业补贴,专项多、名目多、操作部门多,九龙治水之下,资源被过度分散,使用效率不高,效果也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整合势在必行。尤其是一些农业补贴项目,存在互相重叠与交叉的部分,而一些本应重点扶持的项目,又无法获得足额的补贴。因而,改革农业补贴政策,实行归口统一,让其更具有针对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行农业补贴政策的最大短板还在于,重补贴而轻绩效评估,比如耕地有没有种,由谁来种,补贴的对象是否一致,没有明确的要求,也未能落实到位。对此,基层的种粮大户和地方官员都有意见,要求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改革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基于此,2015年相关部门启动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三项农业补贴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工作,通过“三合一”更有效地发挥财政资金支持粮食生产的作用。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享受补贴的农民要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

  除此之外,农补新政将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中剩余的20%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按照统一调整完善政策的要求集中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不难看出,新的农业补贴政策更加灵活、更加多元也更具有针对性,体现了资金使用的高效性,也是社会治理能力升级的重要体现。同时应当看到,目前中央层面上的农业补贴项目有50多种,涉农资金还有很多,如何改变补贴方式以提高使用效率,依然是十分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不过,把补贴给那些真正需要补贴者,让“种植与补贴有机结合”,既是改革的基本原则,也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2015年农业补贴发放方式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http://www.3jise.com/article/2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