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这笔账,我仔细算过,挺划算。”新沟镇横台村8组村民李厚才说,去年9月份,他将4亩土地租给福娃集团,今年他又新租了6亩地给福娃集团,因为他算过,将土地流转与自己耕种,获得的收益其实差不多,他将土地流转后,不仅可以从土地里解放出来,还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李厚才偶尔去外地务工,间或也在家做些小工挣钱,倒也落得个轻松自在。 李厚才的儿子媳妇都进入福娃集团工作,农民就地变成工人,既赚了每亩780元的土地流转费,又赚了每人每年至少4—5万元的劳务收入。农民虽离了土,但没离乡。
监利全县国土面积3460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个农场管理区,637个行政村,总人口155.1万,其中农村人口109.65万人,耕地面积265.96万亩,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县。近年来,监利县科学运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法则,紧紧围绕土地资源做文章,积极开展土地规模流转,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农经合作组织,有效推进农村土地、资金、劳力等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初步形成了“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连锁效应。截止目前,监利土地流转面积为110万亩。
“转”出农民创业致富新空间
“今年家里没种田了,十几亩田都租给福娃集团了。”新沟镇红阳村13组村民李贵枝说,以前种十几亩水稻,一年也没几个钱,很多人都开始出门打工,她也跟着出去了,后来回到家乡,靠田吃田,收入单一,一辈子也就习惯了传统的耕种方式——人力耕种。
近年来,监利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推广普及,农民不再是种一亩三分地的责任田,更多的是依托现有土地,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产业率,发展规模化生产。
2014年,监利县土地流转面积达60万亩,按每亩地土地租赁金680-780元,农民仅此一项共获得收入4.5亿元。新沟镇横台村邓西平是种田的老庄稼汉,一直耕种家里的37亩农田,去年农田流转后,邓西平每年有28860元流转费收入,另外“粮补”照样拿。这一年,监利县仅工厂化育秧企业就流转了土地30万亩,农田入股10万亩,分红总收入达1.5亿元,且监利县家庭农场达到3800家。其中,经营总收入50万元以上的780家,占20.5%。监利县网市镇种田大户黄孝海,2012年以来流转湖荒地200亩,兴办起“海枫家庭农场”,通过精心整治,目前荒地变成了“虾稻共生”高产值的聚宝盆,2014年总收入达到79.8万元。
“离了土地,外出打工就业创收,日子照样过得有滋有味。”监利县尺八镇林塘村村民林国香说,他全家3口人、3个劳力,承包耕地6亩。2012年,他将3亩耕地流转到农业企业,剩余3亩地自己耕种,全家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2014年,他在窑厂打工开车年收入25000元、妻子在育秧工厂打工负责育秧的相关工作每年收入25000元、儿子在广州打工每年收入25000元、加上土地租金收入2100元、政府粮食补贴290元,一年下来,全家纯收入近80000元,人平收入达到26000多元。
除此以外,监利还引导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监利县毛市镇外出的面点师达3.5万余人,占全镇劳动力的85%、年纯收入近30亿元,被中国粮油学会授予“中国面点师之乡”的称号。监利县网市镇农民亲帮亲、友带友,外出从事玻铝材的加工、批发、零售、安装业务,形成一条龙的产业经营格局,成为全省十大劳务品牌之一,带动全县从事玻铝行业人员逾8万,遍布全国各个大中城市,年带回近40亿元收入,被称为“玻铝经营之乡”。
“流转土地,投资创业创收,自己先富才能带动后富。”监利县尚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斌说,他原本是监利县尺八镇供销社职工,2012年,他回乡创立公司,领办了尚置水稻种植、尚正农机综合、尚诚统防统治、尚信蔬菜种植、尚勤农资配套、禾兴工厂化育秧、禾旺测土配肥、禾富粮食烘干代储、禾强粮食订单收购、禾壮土地整合整理等10个专业合作社,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多样化的全程服务。2014年,公司带动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5万亩,网络农户1700户,服务面积3.5万亩,实现纯收入250多万元。
2014年底,监利县43家水稻育秧工厂网络了300多位农民创业者投资入股,吸纳民间资本近3亿元、共创产值15.6亿元、创收7800多万元。
过去,农民增收难,难就难在传统农耕形态带来的高成本、低产出和单一的收入来源。而如今,监利县依靠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这把关键钥匙,让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由过去单一的靠种田赚钱转变为土地、劳力和资本赚钱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优化了农民收入结构,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转”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钱,更是作为“神经末梢”的基层党组织,能否被充分激发凝聚力、战斗力不可或缺的“营养素”。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一直是制约监利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监利县通过土地流转改革,因地制宜采取村集体协调服务提留、土地流转入股、集体资产租赁入股等多种模式,盘活了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增加村集体在产业发展中的分红比例,探索了一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收益低,我们都理解。农民自己种植,需要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力,每亩田纯收入也就600至800元,还要承担自然灾害风险;而农民将田租给福娃,企业每亩田给农民租金780元,这是算小账。但实际上他们忽略了一年来的劳动力成本。将土地租给企业,与自己耕种,获得的收益其实差不多。”福娃集团发展部总监方冰说,福娃集团从2013年初开始探索与村级组织合作,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建设福娃集团稻虾共育生态示范基地。
2014年,福娃集团流转新沟镇、周老嘴镇5个村土地2.1万亩,按照30元/亩的标准支付村级集体服务报酬63万元。2015年,福娃集团扩大流转范围,目前共流转土地4万多亩,为村级集体增加收入130多万元。未来三到五年,监利县以福娃、温氏、福江、福人等为龙头的农业、林业产业化企业和育秧工厂、规模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的新型经营主体,将发展建设超过100万亩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预计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近3000万元。
同时,围绕企业和农民需求,村支部带头组织成立播种、育秧、插秧、耕整、防治、收割、烘干、农资、劳务派遣等各种类型专业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目前,监利县村级党组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43家,从产业化服务增值收益中获利1000多万元。三洲镇沟五村党支部书记汪朝兵利用废弃村小资产成立嘉农农业农机合作社,为周边10个村提供生产服务,获取服务收入100多万元。
此外,利用上级政策和项目资金,整合村级闲置的土地资源,采取租赁、入股等方式,招引新型经营主体合作开展规模经营和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分享经营红利,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毛市镇、新沟镇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基地创建等项目,将原有的小路小沟小渠、废弃的鱼池和村小、荒芜的土坡及坟地等全部改造成为大耕地,新增的面积划归集体所有,让政府一次性投入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来源。2014年,毛市镇、新沟镇建成高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近万亩,发包、合作经营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00多万元。新沟镇向阳村以土地资源入股,通过招商引资与企业老板合作办起了商务城、如意宾馆、吉祥宾馆、娱乐城、家俱城等16家企业和商业门店92个。2014年,该村固定资产达到1亿元,村集体年收入800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2000多万元。
“转”出农村基层组织新活力
土地流转,不仅让监利农民走向富裕、农业得到提质增效、农村变得文明进步,更重要的是给监利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源头活水、激发了新的活力。眼下,“干部有能力,集体有实力,支部有战斗力”,成为了监利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真实写照。
监利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黄林强介绍,土地流转聚能人,配强了村级班子。土地流转的整体推进,吸引了众多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归创业,凝聚了各类创业致富能手和优秀人才。监利县委及时把握这一趋向,大力实施“领头雁”培育工程,在致富“能人”中选党员,使一批有致富能力、有意愿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员进入村级组织,极大地优化了村级班子结构,增强了农村干部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基层组织人才断档、能力偏弱、发展乏力等现实问题。2014年,监利县在村“两委”换届中有1208名创业致富能人和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回归担任村“两委”成员,占村干部总数的39%,其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382人,占村党支部书记总数的60%。
以前,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部分村级党组织连最基本的办公活动场所都没有,村党支部书记揣着公章“移动”办公,为民服务很难保证。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加大积累、加速做强,基层基础得到不断夯实,为民服务平台和功能得到不断完善。2014年以来,监利县大力实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先后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60余个,统一建立了规范化的便民服务室和信息服务平台。2014年,在外经商多年的周老嘴镇郭杨村共产党员李强回村任职,一心一意扑在村级班子建设和为民办实事上,多方筹资10多万元,新修了村级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卫生室和文化广场。
在村级集体资金的杠杆撬动下,村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和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政策,甚至自己带头捐资,有力地促进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村容村貌的改善。
近年来,监利累计投入资金16.2亿元,新建社区15个,创造了毛市镇遐举社区、新沟镇福娃社区、朱河镇花园社区、白螺镇韩埠社区等多种新型社区建设模式,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监利县坚持一年一个重点村,分别对黄歇口镇大河村、程集镇新观村、三洲镇白沙村等后进村进行了重点解剖和扶持,着力解决了农村安全饮水、村级公路建设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难题。且今年来,监利县扎实开展农村“十星级党员”创评活动,对党员实行星级管理,用十个“星”来规范衡量党员的行为准则,促进党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在农村“十星级”党员创评的影响下,干群融洽、乡风文明、治安良好、农民安居乐业成为一道靓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风景线。
“探索土地流转的合适模式,把好事实事办得妥妥贴贴,多召开村民座谈会,替村民着想,让农民换一种方式与土地亲近。”监利县委书记黄镇表示,监利的土地流转之所以受村民欢迎,关键在于其接地气,保持这样一份“泥土气”,以其质朴的形式,拉近与农民的距离,以火热的情怀,造福广大群众,立足于基层,着眼于未来,从而绘制出一幅经济发展、生态良好、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画卷。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土地流转每亩地土地租赁金是多少?:http://www.3jise.com/article/20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