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四位3.0版的farmer组建了一个名为Farmer4的组合。2014年12月12日,他们将用真诚俏皮的演讲,用跨界的奇思妙想,用那些让人兴奋和沉思的故事,打破人们对于farmer和农业的成见和偏见,唤起青年人心中对于土地、故乡、种子和雨水的情感。
事情是这样的:
从前,有四个农村长大的年轻人。他们考上大学,来到城市,却不约而同地、做出了与大多数人相反的选择:将目光重新投向农村。
一个,做了8年媒体,却突然在30岁那年跑到新疆去,开始尝试通过社会化营销把维吾尔良心农户的干果卖出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是维吉达尼的创始人刘敬文。
一个,作为农大的学生领袖,曾带领同学给农民编写科普书籍得到时任总理温家宝的赞许,成为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却选择通过肄业了断自己当公务员的后路。后来,他借鉴日本的透明溯源体系,创立茶叶品牌,希望把一杯无农药好茶送到消费者手中。他是乡土乡亲的创始人赵翼。
一个,本来应当是一位优秀的特稿作者,却被来自台湾和日本的返乡潮流点亮了。他重返家乡,创办返乡青年论坛,并把家乡的自然农法荔枝宅配进千家万户。他是火山村荔枝创始人陈统奎。
一个,本来考的是公安大学,半年后却退学重考浙江大学广告专业。而毕业后他决定为农业企业做市场服务。他创立了一个公众账号,变成了新农业企业家的学习交流平台。他是新农堂创始人钟文彬。
这四个看似人生轨迹毫无交集的人,却因为同样怀揣一颗农业梦想,阴差阳错的走到了一起,他们组了一个组合,叫Famer4,戏称F4。
于是,他们……
登上了南都周刊封面:
接着又出现在了人民日报:
甚至被请上了天天向上……
马上,他们就要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第二场千人演唱会了
按照这个节奏下去……
总之,这个看似荒诞的方法,被媒体和大众接受了。也许你要问一句,为什么偏偏是这四个脚底粘泥的年轻人?
“加一点点创意,加一点点用心,我们就可以一起来打造一个乡村梦工厂。”
Farmer4发现,乡村是如此落后,以至于小小的创意,都能带来很大的改变。再造故乡所需要的创意五花八门,不论是传承老辈的农耕技法,还是农家料理,或是运用所学的信息、科技、营销、艺术、文学……把各种专长融入乡村生活,都有可能再造产业新机。
四人有着不少共同点:都刚30岁出头,都在农业里创业,不愿意沿着人生惯性的轨道滑行,试图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追随我心,敢于行动。
更重要的是,相比老一代的返乡者,他们更懂得通过互联网创意的力量,去赢得消费选票,倡导和呼吁年轻人回望故乡,乃至回到故乡。在想做的事情里,他们都找到了现实主义的实现方式:
一张明信片
如果你买维吉达尼的产品,就会收到一张明信片,正面是维吾尔族良心农户的头像。消费者把他们的感动化作文字,写在明信片的反面,寄回给良心农户。维吾尔族良心农户做梦也没想到,农产卖出去赚了钱,还会被消费者感谢,他们一辈子务农,从来没有哪一刻,比得上收到明信片刹那的激动与感动。明信片其实不起眼,却成了一个好创意。
一个招聘启示
乡土乡亲让人惊讶的除了产品附带的厚厚的农残检测报告和生产信息公开资料,还有它曾出不穷的营销创意。乡土乡亲用“农作艺术家”称呼自己的生产者,为会员举办茶园游学,并通过“万元招聘处女座”来倡导社会化监督,把枯燥的透明溯源体系转化为消费者易懂的语言。
一场拍卖
陈统奎曾在上海淮海路香港广场办“海南岛火山村荔枝节”,与全球时尚高端品牌门店互动,买名牌产品送火山村荔枝礼盒,结果博得时尚消费者一片按赞。一件名牌产品成千上万元,销售时打个1折,商家就少赚了几百上千元,可是送一盒火山村荔枝,商家这样反馈:“才198元,好便宜哦,以前送香水、钱包等小件,都没啥反响,这回送新鲜荔枝王,消费者好评率超90%。”
一个平台
Farmer 4是通过新农堂”走到一起的。钟文彬敏锐地观察到了“从乡村出发”这股新农人创业潮,开始运营“新农堂”微信公众号,很快累计了4万多名订户。2014年他成立了学习平台,在全国巡回举办新农堂分享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8期,每期都吸引近250名新农人参加。
Farmer4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去带动一股潮流。在这股潮流里,年轻人不再为成功学和各种鸡汤所蛊惑,不再只面向都市,而是回头看看自己的故乡,看看自己能够为故乡做点什么。
脚底粘泥,心中有梦。年轻的你,愿同行吗?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农业+青春】四个脚底粘泥的年轻人,如何靠农业玩转互联网?:http://www.3jise.com/article/2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