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力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时,各地政府是否真的因地制宜地选择了本地乡村的发展方式?面对众说纷纭的局面,我们能够看清中国乡村未来的格局吗?中国乡村有五条出路,你们村有打算走哪条路呢?
彻底都市化
随着城镇化浪潮,城市越来越大,城镇周边的乡村整逐步被城市和园区所蚕食,农村成为都市的组成部分,农田变成街道、楼房、商铺,农民成为居民。而且这部分的村庄大部分靠着卖地的收入一夜暴富,很多人“开着宝马扫大街”!
这就像一个黑色的幽默,失去了农民身份的人们获得了短暂的收益,但却把一个几千年来与土地关联的身份丢掉了,未来的路怎么样谁也说不清,不过,眼前的好日子确实是实实在在的。
就地工业化
改革开放之后的沿海地区,以乡镇企业崛起为代表出现了一股乡镇地区就地工业的潮流,把沿海地区的乡村也变成了都市。内地中西部地区各个大小的城市、城镇都涌现了开办工业园区的热潮,放眼望去,国家级的、省级的各类高新区、经开区、加工区、保税区、园区遍布神州大地,而这些园区不知道蚕食了多少的乡村土地。
应该看到,在中国社会大体由工业化中期想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进程中,工业已经出现了后继乏力的趋向,虽然在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还需要工业的助力,但就地工业化已经不是一个主要的选项了。
现代农业化
现代农业跟传统农业比起来,前提是土地规模化,以现代科技为核心驱动力,减少对人力的依赖。当前轰轰烈烈地土地流转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政府也非常愿意看到农村走向现代农业的局面,解放农民、提高农业效率,形成“有农业无农民、有农地无农村”的局面。
不过,这条路子现在也一些误区:以为美国式大农场与设施农业将成为根本出路。但是,中国不能照搬照抄欧美的经验。其一,中国人多地少、土地分散,注定不可能大规模农场化;其二,在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大规模土地集中也不适合政治国情,因为一旦经济波动,农民缺乏退路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国情决定更适合发展中小规模的现代农业,向资源附加值要效益!提高资源附加值,这就是所谓“泛农产业”。延展到包括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精致农业等。
从网易养猪、到联想种猕猴桃、再到京东种植有机米,中小规模的精致农业目前成了中国现代农业的风口。
乡村旅游化
“上山下乡”已经成为一种新生活运动,切切实实地在影响和推动乡村旅游化进程。传统上,能够演绎成旅游村庄、旅游古镇的无非两拨。
一是“养在深闺人未知天生丽质难自弃”型。例如云贵地区的边远少数民族村寨,以其生态自然环境加上返璞归真的民俗风情,一下子成了城市化浪潮中身心疲惫一族心目中的“原生态美人”。
二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型,从成都的“五朵金花”到北京城郊的乡村旅游带。讲天生资质条件,其实平平。但背靠优越都市区位,环城游憩带必然崛起(而在环城游憩带中,乡村旅游必占大头)。
但我们要看到,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都市圈的扩大,交通的改善,消费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乡村将走进城市人的消费中心。因为,乡村的前工业化时期的“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呼吸新鲜空气”的资源都将成为后工业化时期的旅游产品,不再需要先天的容颜就可以引得关注。这个时候更多的是需要创意来点亮这些日渐暗淡的星星。
产业重塑化
随着国家对乡村和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力都开始聚焦乡村,中国的乡村正在逐步成为一个巨大的重建运动的试验田。乡村的休闲旅游是这个重建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方式。
乡村赢得了资本和人才的关注,必将重新焕发生机。前瞻十年,城市化曲线渐趋平稳,社会不再狂飙突进。中国整个社会心态极有可能重返中国人千年的文化传统-----“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大批原生原长人带回来的资本与见识,必定会让空巢化的乡村发生巨变。
比如广东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军埔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商村”。一群“85后”的年轻人,接过父辈们创业的“枪”,在一个传统的食品专业村,将淘宝店开得风生水起。目前,全村490多户村民已开1350多家网店,经营的商品主要依托揭阳金属不锈钢制品、服装、玉器等六大传统优势产业。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研究】透析乡村五大出路,你们村打算走哪条路呢?:http://www.3jise.com/article/2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