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什么样的创新流转模式才能保障农民增收?(案例)

  “目前村里流转土地900多亩,老板们流转我们的土地进行水果、花卉种植,生态养鸡,每年能给村里就地务工的村民发上100万左右的工资,这不仅带动了我们村的经济发展,还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复兴乡群英村村主任刘俊清告诉记者。

  近年来,东坡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严格落实土地流转相关政策措施,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多措并举,积极引导鼓励农户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有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土地流转存量面积27.08万亩,其中出租面积25.93万亩,转包面积0.9万亩,转让面积0.25万亩,土地流转率37.73%。

  推进确权登记颁证 确保农民权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要举措。为此,东坡区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小组,制定了《眉山市东坡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实施方案》。同时,区财政足额安排了确权登记颁证经费3000万元,各乡镇也相继成立了确权登记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实施方案。

  全区按“五不漏、五到场、实地走界”的方式顺利开展了确权指界和签字确认工作,为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已完成登记面积70.36万亩,登记地块数131.71万块,登记农户数11.6万户。

  创新流转模式 保障农民增收

  为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保障土地经营者权益, 区政府积极探索研究保护土地经营权的措施,制发了《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审查备案的通知》等方案。同时,结合各地实际,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不断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逐步推广,“两单”农业快速发展,“四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产品的市场化和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此外,还搭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为给土地流转工作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全区26个乡镇(街道)已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238个村都设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员。

  记者了解到,土地流转给村民带来了租金和工资收益,这使得群英村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并且还以每人每年300元的速度在递增。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以前村民更愿意外出打工,而随着土地流转带来的农村产业发展变化,更多村民选择留在家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其中,家庭农场是对现代农业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是解决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稳定性和持续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形式。目前,全区家庭农场达到123家,注册资金5846.8万元,从业人员1795人。同时,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有力措施。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66家,种养大户2388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家,去年销售收入到达73.69亿元。

  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和经济转型带来的双重压力,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全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完善种养业保险政策,政银合作解决融资瓶颈,以品牌助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目前全区涌现了如“三苏”、“苏乡”、“甘吉”等注册商标,对于我区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开展土地流转,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什么样的创新流转模式才能保障农民增收?(案例):http://www.3jise.com/article/2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