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鄌郚镇坚持产业富民的思路,把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制定完善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实现从“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帮扶转换。
“这个土地流转对我个人来说,我感觉很好。种玉米、麦子,一亩地挣两千块钱,两千块钱光成本就去掉一千多,还得耕、犟地、浇水等等。土地流转就省人工了,省出时间来出去干点活,收入比种地还强。”鄌郚镇南张村村民刘子勤告诉记者。
以前,刘子勤种着几亩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地里的活干不动了,收入也随之减少。后来,村里的合作社发展大棚蔬菜需要流转一些村民的土地,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闲暇时就来合作社打工挣钱,这样又多了一份收入。
在南张村,像刘子勤一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村民还有十几户,前几年,村民们每年通过种植玉米、小麦能收入几千块钱。但是这种传统的种植模式并没能给大家带来多少收益。于是,村两委决定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路子,发展设施蔬菜,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现在南张村共有120多个大棚,占地面积就接近500亩。通过土地流转,南张村的部分贫困户年人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还能在闲暇时来此打工挣钱,每月收入两三千元,这种在土地流转中形成的“半农半工”模式为精准脱贫注入了新活力。
“下一步,合作社想着让那些贫困户、困难户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他的地流转给我们,之后在我们这里打工,一年收入在两万多块钱,地是按照一亩地一千块钱给他们,目的是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鄌郚镇振民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振民说。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是按照多少钱给的?:http://www.3jise.com/article/21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