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2016年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什么改?如何改?

  安徽是农业大省,2014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35.8万人,常住人口6082.9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3093.2万人,城镇化率49.2%。根据中央部署和国土资源部的安排,2015年,安徽省金寨县被列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2016年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什么改?如何改?

  一、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几十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一直实行的是“一户一宅、无偿取得、长期使用”的宅基地制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积累了一些弊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规划、管理粗放,导致土地的大量浪费和闲置。仅以安徽为例,引用以下几组数据说明问题。

  截至2014年底,全省村庄用地1694万亩,人均村庄用地面积365平方米,假如按农村人均150平方米计算,可以节约村庄用地998万亩,这几乎是全省30年的建设用地规模。全省农村宅基地710万亩,户均宅基地面积350平方米,远高于省里规定的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荒山荒地建房不超过300平方米)标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流动,“空心村”问题十分突出,“一户多宅”、“超标准占地”、“建新不拆旧”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尽管近年来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但村庄住宅用地反而增加了10%。初步统计,全省有77.6万宗、36.87万亩宅基地处于闲置或者废弃的状态。土地管理方面,宅基地用地计划指标不足,规划没有做到全覆盖,不少建房处于无序状态。2014年,全省农民建房违法用地宗数,占全省违法用地总数的78.5%。

  因此,不管是从保护耕地、集约节约的角度,还是从保障权益、优化管理的角度,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确实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按照中央要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要聚焦“三个方面”:宅基地的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利用、自愿有偿退出。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各有不同的地域特色,比如安徽,皖北是平原,皖南是山区,江淮之间多丘陵;加上很多问题是历史形成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绝不能搞一刀切、急于求成,只能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1.围绕实现户有所居,保障宅基地的依法公平取得。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在传统农区,继续实行“一户一宅”、面积法定的宅基地分配制度;在人均耕地少,二、三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及土地整治、地质灾害治理村庄搬迁等地,实行相对集中统建、多户联建等方式落实“一户一宅”;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探索集中建设农民公寓、农民住宅小区。

  2.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推进宅基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调整现有村庄布局,按照每个行政村人口、地域的不同,规划“1+N”个村庄布点,即1个中心村加上若干个自然村。对户数在20户以下的自然村,特别是空心村,逐步撤并到集中点,原来的旧村庄复垦整治为耕地。

  3.鼓励农民退宅进城,实现宅基地的自愿有偿退出。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现在农村房屋大量闲置,利用率较低,想出售既受限制又卖不上价钱;而城里的房价多年持续上涨,且用途广泛,保值增值。安徽有多个市、县积极探索,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政府给予购房每平方米200元—500元不等的奖励。仅亳州市利辛县5年来就受理了7900余户,发放补贴近2亿元,腾退7000多亩宅基地用于农业生产,农民购房已占全县住房销售总量的近70%,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2016年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什么改?如何改?:http://www.3jise.com/article/2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