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对《2015-2017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进行调整的通知正式发布。通知对201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调整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说明,并为各省制定2016年通用类农机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工作提供了原则性指导意见。
根据通知中表格数据显示,列入2016年全国通用类农机具和品目数量大幅减少,补贴范围明显缩小。据分析,2016年全国通用类机具为8个大类13个小类23个品目232个档次,与2015年的11个大类35小类83个品目487个档次相比减少了3个大类22个小类60个品目255个档次。
除了补贴范围缩小,补贴金额也在降低。仔细比对2016年与2015年全国通用类最高补贴额,232个档次补贴额全部降低,降幅高达10%。2016年232个档次的单台套总额为5,849,360元,比2015年相同档次的单台套总额6,494,280元减少了649,920元;这232个档次的平均单台套补贴额为25212.75元,比2015年相同档次的平均单台套补贴额27992.58元减少了2779.83元。因此,2016年平均单台套补贴额比2015年降低10%。
总体来说,2016年补贴额《一览表》切合了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李伟国司长于2015年12月9日在全国农机工业工作会议上做主题发言时透露的九字方针: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
《一览表》发布当日,农机360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关于该新闻的点击量即达到了5万多次,可见用户对2016年补贴额《一览表》的关注。微信留言更是达到了51条,其中部分读者表达了不满的情绪:“补贴太少了,我们很难接受”,“机器价格上涨,农民接受不了,打算买车的朋友没法接受”,“2016年的补贴金额比2015年有所下滑,2015年买车没补贴的用户享受2016年的补贴政策,他们会很难接受的”……当然也有部分用户建议取消补贴:“补贴取消了更好,省时省心,自由市场竞争,这样真正做事的人才能存活,补贴没有实际意义”,“我希望取消补贴,加强农机具的管理力度,把三无产品、贴牌产品加大力度打击掉,才能维护农机生产企业的合法利益”,“我是建议取消补贴!这样回归到自然的发展规律上来,有了补贴养肥了代理商、经销商,农民真正得到的利益并不多!还有一部分人依靠补贴政策套取资金!”……当然,还有一少部分用户表达了对此次补贴额降低的支持:“降低了好”,“那补贴好难等,直接少下最好”……
虽然对于此次补贴额《一览表》的调整众说纷纭,但是通过农机 360网随后做出的关于“你希望未来三年我国农机单台套补贴额如何变化?”的调查可以得出,41%的用户希望补贴额继续提高,32%的用户希望直接取消补贴制度,仅有10%的用户希望继续下调补贴额。
那么《一览表》为何要做出“缩品目、降定额、促敞开”的调整?正如李伟国司长所解释的:缩范围,是为了突出补贴重点,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将一些低端的、过剩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剔除出补贴范围,这有利于降低企业和农机管理部门的风险。降定额是对那些市场已饱和、市场价格已下降或者不是当地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的产品,可以适当降低补贴标准,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二是可以减少补贴政策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三是有利于提高补贴机具的使用效率;四是有利于降低企业和管理部门的风险。而所谓促敞开,是指尽量做到在补贴范围内的产品能够敞开补贴。对于不能一步到位的,可以先敞开一些重点产业和重点机具,这样不仅能体现政策的公平性、普惠性,还可以减少操作程序,减少寻租行为。
《指导意见》三年不变,不变的是什么?
2015年1月27日,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随后,农业部、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进一步稳定预期,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该《指导意见》的执行期为2015-2017年,在补贴范围、补贴标准、操作方式等方面3年保持不变。那么为什么才执行了一年,2016年的补贴额《一览表》却发生了变化?其不变的又是什么?
虽然《指导意见》在2015年执行的不错,但正如李伟国司长所说,“大的方向和基本政策不会变,但可以有小的调整。”其调整的主要目的即为农机购置补贴市场化改革做铺垫,即农机购置补贴普惠制。目前,我国现有资金规模有限,而农民需求又比较旺盛,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达到平衡?那么适当降低定额标准,享受的人多了,共享的范围也就大了,有助于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政策的实惠性。2015年,农财两部下发的《指导意见》提到 “选择部分关键环节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即“农机补贴普惠制”。而在各个省份随后下发的《指导意见》中也均涉及了“敞开补贴”的字眼,如安徽、江西、吉林、辽宁、黑龙江省农垦、陕西、新疆、山东、山西、湖南、宁波、广东、湖北、福建、四川、内蒙古等省份。这些政策说明,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的“局部普惠制”将成为今后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一种发展趋势。
那么,补贴额《一览表》的变化将对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以及终端用户带来哪些影响?
低端大众化产品将面临出局,热销产品竞争将更加激烈
目前,我国在一些低端大众化产品上,其保有量已经接近饱和,少数产品的企业产能已经过剩。适当降低补贴标准,可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补贴标准降低以后,企业靠什么竞争?靠实力、靠品牌、靠质量、靠价格、靠服务,那么农机销售市场将不会成为补贴市场。本次《一览表》调整,将应用较为广泛、补贴资金使用量较大、技术标准体系适宜全国统一分档的23个机具品目的232个档次产品作为通用类机具,将除此之外的3个大类22个小类60个品目255个档次的其他补贴机具种类调整为非通用类机具。同时,农业部规定对于那些需求量小、价格低、农民买得起,监管难度大、经常出问题的机具,不再列入补贴范围。而对于那些“应用较为广泛”的农机具因补贴范围的缩小而成为发展重点,因此在2016年竞争将更加激烈。
农机经销企业将迎来“进退两难”的一年
2015年中央财政下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36.45亿元,额度比2014年少了1亿多元,结束了自2004年以来国补资金“十一连增”的局面。李伟国司长在“农机购置补贴分类分档和补贴额工作座谈会”上表示,“由于资金规模有限,特别是目前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困难,补贴资金规模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增长,幅度也不会大。”
那么在补贴资金不升反降的行业背景下,通过前文所述,农机360网调查显示的41%购机用户“持币观望”情绪明显。以前,个别省份出现了“价补倒挂”现象,直接诱导因素就是补得太高,国补、省补、市补,高累加,有些用户“弃旧购新”或“倒卖机器”,无论是否有实际需求只要有指标就购机。随着补贴范围的缩减和补贴金额的降低,今后这种现象将会逐渐被杜绝。
同时,随着农用柴油机“国三”升级延期确定,各经销商将会利用“国二”升级“国三”的空档期,进行“修养生息”。“去库存”、“慎国二”、“学国三”将成为2016年各经销商运营的主旋律。
农机用户将“艰难地”适应并慢慢接受政策变化
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连年增长确实给广大购机用户带来了不少实惠,通常来说,20%-30%的购机补贴比例在帮助农民分担购机资金困难压力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然而,“只看涨不看跌”是中国人的普遍心理,范围扩大,资金上涨,农民就“喜闻乐见”;一旦反其道行之,则实在难以接受。2016年,在经历农机购置补贴“缩范围、降定额”后,农民用户的持币观望情绪会更加明显。
即便如此,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市场化改革的推动,在补贴范围适当控制、补贴标准适当降低的前提下,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到最大限度的敞开,即“促敞开”方针也将逐渐实现,农民用户也将逐渐适应并慢慢接受这种政策变化。
结语:无论《一览表》如何变化,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让我国的农机市场更加规范性运行,在推动中国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同时,让广大购机群体能够“买得起、用得好”农机,让经销企业能够规范运行,让生产企业能够生产出更加“高大上”的农机产品。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再评2016年农机补贴额《一览表》调整:http://www.3jise.com/article/2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