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人大代表:加快解决农地流转后经营户贷款难的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是重大的制度创新,但是如果金融服务等配套政策跟不上,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之路也必然受到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在今年两会期间就提供建议,加快解决农地流转后经营户贷款难的问题。

  张天任表示,通过流转获得农村土地经营权后的经营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准备扩大再生产时,普遍面临着资金压力,迫切需要金融支持。但是,现行的《物权法》和《担保法》都规定,耕地、宅基地等集体土地不得抵押,经营户缺少抵押贷款的权证;对于已经投入的农业生产设施的估值,又因为缺少专业的评估机构和评估标准体系,导致了估值失真,差距过大,或者评估方法得不到金融机构的认可;再加上农业金融风险保障机制缺失,这些都导致了金融机构持审慎态度,不愿也不敢向农户发放贷款,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让农地高效利用打了折扣。

  针对农户贷款难,国务院专门出台了指导意见,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一些地方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经验。但总体而言,制约农户贷款难的制度性因素并没有解决。

  张天任认为,现代农业离不开金融支持,要想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深化农村综合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服务体系,在风险防范的前提下,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因为,张天任建议: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平台职能包括颁发权证、资产评估、产权交易、信用和融资担保、农村资产管理,以及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可提供从确权颁证、价值评估、产权交易、资产管理、风险补偿等“一条龙”的专业化服务。土地可以在这里有序流转,一旦发生违约,可由中心再次流转,清偿贷款本息。

  二是引入风险分担机制。农业属于弱质产业,且风险较高,如果风险完全由农户和金融机构承担,会影响双方的积极性。建议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提供风险补偿,基金交由专业机构运营,弥补贷款损失的部分风险。

  三是构建多层次的涉农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鼓励农发行、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农村综合产权金融创新;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互联网金融公司因地制宜地开发金融产品,借助大数据等方式,向农户提供更加灵活、便捷地服务。

  四是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决定金融机构是否贷款的主要因素,除了抵押物,还有农户信誉、产业前景、偿还能力等等,是一种信用贷或者类信用贷。建议以农户信用档案建设为重点,强化农村信用体系、信用工程建设,把信息库与金融机构或中介机构进行对接,为各类主体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提供信用支持。(证券时报记者 曾福斌)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人大代表:加快解决农地流转后经营户贷款难的问题!:http://www.3jise.com/article/2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