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两会今日热点:“精准扶贫”到底有多“精准”?

“精准扶贫”在3月9日上午进行的政协会议中成了出现频度最高的热词,“精准扶贫”到底怎么“精准”怎么“扶”,依然庞大的特困人群真的能在“十三五”的计划之内实现全部脱贫吗?

“精准扶贫”与十八洞村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最早提出“精准扶贫”,是在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

2013年11月,习总书记走访村里的多个低保户、特困户,与村民促膝交谈,揭米仓、进猪圈,细致入微地考察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年穷得叮当响的十八洞村,如今怎么样了?在两年后的今年两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向湘西自治州州长郭建群询问起村里的情况。

人民大会堂现场,习总书记的提问逗乐了现场代表们:“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郭建群回答道:“7个。”

看似询问家常,实则总书记关心的是脱贫工作的进展,贫困导致的找对象问题在贫困地区已经越来越突出。

尽管十八洞村的人均收入已经从两年前的1680元增长到现在的3580元,但全国各地像十八洞村一样贫困的山村还有很多,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究竟怎么实现?“精准扶贫”要如何才能“精准”?

两会代表们的真知灼见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表示,要“精准扶贫”,第一步是要进行摸底,弄清贫困底数和原因,精确分类之后才能“精准扶贫”。

人大代表刘乔英建议可以建立贫困户档案卡册,挨家走访、摸底登记之后,再进行精确的扶贫计划。

全国政协委员肖燕,提出因地制宜选好产业也是“精准扶贫”应该做到的,由于来自云南,肖燕认为,依靠云南得天独厚的淡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格局,发展水产养殖业是“扶贫”的好办法,各个贫困地区找到各自的优势,就能产业精准发展,从而“精准”扶贫。

人大代表陈昌旭则关注板块经济的发展,作为贵州省毕节市市长,他在当地扶贫工作中的经验,就是让老百姓通过多元化、大规模的产业致富,加强土地流转,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并且成立产业发展基金,让农村产业更要保障。

除了精确的调研和精准的产业战略,还有代表补充道,“精准扶贫”,还必须调动“人”的因素,发挥好“人”自身的作用。也就是,把推动以人为本的教育,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建设,作为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

“精准扶贫”就像“点穴治病”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提出,“精准扶贫”,其实就像“点穴治病”,点穴治病,识穴为先,深入调查、反复核对、对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了然于胸,才算“精准识贫”。

点穴治病,“点功”为要,识穴之后,就要对阵下药,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尽量“点对点”、“一对一”。

点穴治病,合力为上。精准扶贫,需要齐心协力、落实到位、考核到位,不能各唱各调、敷衍了事。

点穴治病,祛病为本。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提高实效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

随着今年两会的继续推进,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也将继续为“精准扶贫”提供新的思路,并且带来各自在扶贫工作中的宝贵经验,群策群力之下的“精准扶贫”必然更有成效。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两会今日热点:“精准扶贫”到底有多“精准”?:http://www.3jise.com/article/2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