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2012】关于印发天津市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关于设施农业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津党农〔2012〕4号)要求,为全面提升我市设施农业建设成果,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对天津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天津农业现代化要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继续贯彻“三区”联动的发展思路,以设施农业新建的新型节能日光温室、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和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区为主要提升对象,坚持规划引导、科技支撑、政策扶持,重点加强装备化、科技化、标准化和组织化建设,全面提升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水平,推动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在全国前列。

二、目标任务

(一)种植业。按照“设施调优、结构调佳、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立足本市实际,坚持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建设,2012年—2015年建设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监管信息化的“放心菜基地”40万亩,其中2012年建设10万亩。同时在“放心菜基地”中打造一批以新型节能日光温室为重点的现代化设施种植业生产基地20万亩,其中2012年建设5万亩。

(二)畜牧业。按照养殖设施化、品种优良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常态化的要求,2012—2015年共建设高端产业园区和畜禽精细养殖园区43个(其中高端产业园区5个、畜禽精细养殖园区38个),2012年启动建设高端产业园区和畜禽精细养殖园区12个(其中高端产业园区2个、畜禽精细养殖园区10个)。

(三)渔业。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主攻方向,不断提高园区的科技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2012—2015年共计建设现代渔业园区70个(其中精品园区20个、提升园区50个),2012年建设现代渔业园区17个(其中精品园区4个、提升园区13个)。

(四)农机业。按照因地制宜、优化布局、综合配套、加强监管、促进发展的要求,为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做好配套服务。到2015年20万亩新型节能日光温室提升区域内的耕整地、植保、卷帘、灌溉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中2012年提升区域内的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45%、卷帘机配置率达到25%、节水灌溉设备配置率达到35%、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提高到25%。

三、建设内容

(一)种植业。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土地整理、通水供电、沟渠配套、道路整修和环境绿化。二是科技支撑配套。基地统一配备保温增光、水肥一体化等物化技术,全部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建设100家农民田间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职业农民,实现持证上岗,服务基地设施生产。三是质量安全监管。以“放心菜基地”建设为基础,建立起“市+区县+乡镇+基地”四级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完善硬件设备配套,实施制度化管理。四是产业化发展带动。以龙头企业或合租组织为基础,打造从农资配送到生产指导、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的产业链条,实现统一配送、统一生产、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五是配套设施健全。拓展设施农业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各区县要建设育苗工厂及蔬菜储藏保鲜、加工设施;发展休闲旅游观光等产业,增加农业综合效益。

(二)畜牧业。分为高端产业园区和畜禽精细养殖园区两个建设档次。

高端产业园区要瞄准国内一流水平,使其成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样板区和展示区。其主要建设内容:一是提升设施化水平,主要生产装备和信息智能管理系统达到国内一流。二是环境改造提升,达到环境宜人、美化亮化和景色宜人的效果,生活区、生产区绿化率分别达到60%和30%。三是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设施建设,建设集知识传播、文化体验、产品展示、美食品尝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场所。

畜禽精细养殖园区的主要建设内容:一是按照精细养殖园区建设标准对畜禽舍进行改造提升,使其符合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要求。二是广泛采用实用、经济和高效的养殖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引进数字化管理系统等。三是制定生产管理技术规范,完善养殖记录档案和经营档案,实现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和质量安全。四是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粪污处理循环、生态配套完善。

(三)渔业。分为精品园区和提升园区两个建设档次。

精品园区要建成国内一流水平,其中工厂化主要建设内容:一是100%的循环水处理系统,使80%以上的养殖用水达到循环利用。二是具有完善实验室仪器的配置,能够开展常规性水质、病毒、药残等检测。三是园区的绿化美化要达到15%,具有休闲和观光渔业等的功能。池塘型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开展标准化池塘改造,引进净化水处理技术,形成循环水养殖。二是强化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优质鱼虾混养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强化机械设备配套和养殖环境建设,实现立体混养、高效设施养殖。四是强化质量安全生产,投入品得到有效监管,全部建成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生产基地,五是培育养殖、加工、物流企业,构建“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园区具有示范、带动功能。

提升园区要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其中工厂化主要建设内容:一是改造循环水处理系统,使50%以上的养殖用水达到循环利用。二是具有一定的实验室仪器配置,可以开展常规性检测水质、病毒、药残等;三是园区的绿化美化要达到10%。池塘型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引进生态循环养殖系统。二是完善的园区道路、沟渠、电力、水质在线监控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可以开展常规性的水质化验、病害检测及药残快速检测。四是加强环境整治,绿化率达到10%以上。

(四)农机业。一是设施农业装备水平提升,到2015年,使设施农业耕整地机械的保有量发展到1万台、机械卷帘设施发展到6万台、节水灌溉设施发展到8万台、高效植保及物理农业设施保有量发展到0.8万台。二是设施建设标准化水平提升,2012年完成标准化改造前期调研及抽样检测任务,提出合理参数和提升改造方案,2013—2015年指导标准化提升改造。三是科技支撑能力水平提升,加快推广普及设施农业耕作、节水灌溉、植物保护等10项农机化技术,建立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点40个。四是设施农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制定卷帘机、微耕机等设施农业装备的安全操作规范,增强关键生产环节、重点机具的安全监管能力。五是设施农业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设施农业高性能机械设备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主要政策

按照政府引领、群众自愿、统筹资源、项目管理的原则,设施农业提升工程所需资金采用多元化筹集的方式解决。其中园区道路、沟渠和电力配套;设备更新改造、粪污循环利用、循环水处理系统购置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等公益性和基础性的项目或环节主要由财政资金予以扶持,其他生产性和经营性的项目或环节主要由企业或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负担。

种植业“放心菜基地建设工程”按市、区县、乡镇和基地四级体系建设,各级建设内容参照《放心菜基地建设导则》执行,以项目形式申报管理,其中基地建设由市级财政补贴每亩不超过250元,主要用于硬件投入及配套,项目建成后的后续管理费用由区县承担。“设施农业提升工程中”属公益类的基础设施、物化技术配套、田间学校建设由市与区县两级财政予以一次性补贴。其中市级财政补贴标准:基础设施每亩不超过2000元,物化技术配套每亩不超过1000元、田间学校建设每个不超过5万元。属经营类的贮藏保鲜加工设施设备和育苗工厂建设由市财政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予以贴息,贴息期限最长为2年。市级财政贴息额:贮藏保鲜加工设施每个不超过28万元、育苗工厂建设每个不超过280万元。

畜牧业的高端产业园区建设由市与区县两级财政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予以贴息,贴息期限最长为3年。其中市级财政贴息额:每个园区1000—1500万元。畜禽精细养殖园区建设由市与区县两级财政分畜禽种类予以一次性补贴。其中市级财政补贴标准:每个生猪园区年出栏不少于3万头,补贴资金不超过450万元(其中种猪场补贴不超过200万元);每个奶牛园存栏不少于2000头,补贴资金不超过400万元;每个肉鸡园区年出栏不少于40万只,补贴资金不超过100万元;每个蛋鸡园区区存栏不少于5万只,补贴资金不少于100万元;每个肉牛园区年出栏不少于3000头,补贴资金不超过150万元;每个肉羊园区年出栏不少于5000只,补贴资金不超过100万元。

渔业的精品园区和提升园区建设由市与区县两级财政予以一次性补贴。其中市级财政补贴标准:精品园区中的工厂化园区每个补贴不超过300万元,池塘园区每个补贴不超过150万元;提升园区中的工厂化园区每个补贴不超过200万元,池塘园区每个补贴不超过100万元。

设施农业提升工程按项目组织实施,凡是列入项目建设计划的,区县级财政的贴息和补助资金要按照不低于市级财政的标准进行配套。市级财政贴息和补贴资金待项目验收合格后,根据区县配套完成情况下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农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和农口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设施农业提升工程领导小组。种植业管理办公室、畜牧兽医局、水产办公室和农机办公室分别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其主要领导担任,分别负责设施种植园区、畜牧养殖园区、水产园区和农机装备方面的组织、协调、推动、落实工作。各有农业的区县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要把设施农业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重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抓出成效。确保设施农业提升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增加对设施农业提升工程的投资规模,加快区县担保平台和村镇银行建设,积极为投资主体提供金融和担保服务。要进一步加强协调与配合,争取金融机构和税务、土地、水务、电力等管理部门的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农机补贴、市场体系建设、农民培训、农业综合开发、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政策要向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倾斜。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设施农业提升工程,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设施农业提升工程的信贷投放力度。

(三)严格规范实施。设施农业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各办公室要认真制定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实施导则,并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工作。要全面落实政策引导机制,按照项目进度安排和政策资金扶持计划,保障市和区县配套政策资金及时到位,切实见到实效。各有农业的区县政府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实施导则要求,组织好本区县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各项任务的申报和实施。

(四)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对设施农业提升工程任务目标的考核,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的要求,建立健全年度工作目标分解、考核、检查、验收等各项制度,增强监督考核效果。加强对设施农业装备的安全检查,确保设施农业装备安全健康运行。

市种植业管理办公室、畜牧兽医局、水产办公室和农机办公室等部门据此制定相应的实施导则,报市设施农业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2012】关于印发天津市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www.3jise.com/article/24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