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2016】平顶山市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

“立春”已过,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已经陆续进入返青拔节阶段,正是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强田间管理、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为切实做好今年的春季麦田管理工作,落实关键增产技术措施,确保今年夏粮再夺丰收,特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当前全市小麦生产形势

今年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农业部门指导到位,我市小麦生产总体态势良好。但由于天气等原因,全市小麦越冬苗情略差于常年同期。据冬前苗情调查,全市一、二类苗面积占85%,较常年减少3个百分点,较上年减少5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占14.5%,旺长苗占0.5%。当前小麦生产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麦播面积稳定。全市麦播面积为260万亩,保持稳定。二是播种基础较好,管理措施到位。去年秋播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率高,主导品种突出,布局合理,大部分小麦适期播种,播期集中,且播种质量高,为培育冬前壮苗奠定了的基础。三是墒情适宜。播种期土壤墒情适宜,秋冬时期各地多次出现降雨,不但补充了土壤水分,又有效踏实了土壤,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四是病虫越冬基数低。去年11月下旬和今年1月下旬两次降雪及之后连续强降温过程,有利于抑制病菌和虫卵繁殖生存,压低病虫越冬基数,减轻春季防控压力。

尽管当前我市小麦生产形势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冬前持续阴雨寡照,降温偏早,小麦生长量不够,和常年相比麦苗个体长势较弱,群体不足,一类苗比例有所下降。二是部分整地质量不高,镇压不实的麦田,麦苗长势弱、分蘖少,群体偏少。三是11月初的强降温使长势弱的部分麦田产生较重冻害,部分麦田出现黄苗死苗现象。四是由于降温偏早,土壤湿度偏大,冬前化学除草面积小,春季麦田杂草防控压力加大。同时部分麦田由于田间湿度大,纹枯病发生势头显现。五是春季气候不确定因素较多,减灾抗灾夺丰收的任务艰巨。

二、春季田管关键技术措施

根据当前我市小麦生产形势,今年我市春季麦田管理的指导思想是:立足于抗灾夺丰收,突出一个“早”字,狠抓一个“促”字,因地因苗制宜,分类科学管理,促苗情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夯实夏粮丰收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

(一)镇压划锄,保苗稳健生长

对于播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土壤翘空的麦田,要及时镇压,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根系生长;对于播种偏早、播量偏多,群体过大过旺麦田,应在返青起身期普遍进行镇压,抑制生长,控旺转壮;对于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早春应及时镇压化锄,踏实土壤、弥合裂缝,提墒保墒,促进麦苗早发稳长;对浇水后麦田要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保墒增温。

(二)强化分类管理,科学运筹肥水

对于当前亩群体在60万以下麦田,要以促为主,及时追肥。一般在返青期(2月底之前)随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促苗情快速转化升级。对于当前群体在60以上万的麦田,且土壤墒情较好,肥水管理可适当推迟。其中正常群体麦田,应掌握在起身至拔节期(3月15日—25日)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2-15公斤,旺长麦田应推迟到拔节中后期,即分蘖明显呈现两极分化时(一般3月25日后)每亩追施8-10公斤。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将镇压提墒作为春季麦田管理的重点措施,并抓住降雨、雪后的有利时机,用施肥耧或开沟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长,争取穗数保产量。对于发生冻害,出现黄苗死苗现象的麦田,要突出一个“早”字,尽早进行中耕镇压,尽早浇水追肥,促使麦苗提早生长,根据需要,在拔节期或挑旗期进行叶面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争取把冻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加强监测预报,综合防控病虫草害

春季是控制病虫草害发生的关键时期,春季麦田管理应依据生产需要,将病害草害防控作为重点,及早动手,一旦气温回升,立即落实防治措施。对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一般应在3月10日以前,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及时进行化除,力争将病虫草害损失降到最低。为避免除草剂对下茬作物产生不利影响,春季化学除草严禁使用甲磺隆、氯磺隆等残留期较长的药剂。纹枯病防治,每亩可用5%井岗霉素水剂200-250毫升、12.5%烯唑醇30克、20%三唑酮乳油60-80毫升,兑水50-60公斤,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可以兼治小麦根腐病等,同时可起到早控条锈病的作用。防治红蜘蛛,用1.8%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或20%哒螨灵15000倍液喷雾。对小麦条锈病,继续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经验,尤其是要及早发现和消灭发病中心,防止扩散蔓延。在4月下旬和5月初用烯唑醇或戊唑醇普遍防治。防治小麦穗蚜,每亩可用15%丁硫?吡虫啉乳油20-30毫升或20%啶虫眯可湿性粉剂1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病虫草害要严格按照农药的推荐剂量、适宜浓度、使用时期和技术操作规程施药,以免发生药害。各地要及早安排做好“一喷三防”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当好政府参谋,及早提出合理化建议,落实好“一喷三防”关键技术和补助政策,发动群众,切实把小麦“一喷三防”工作抓实抓好。

(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立足防灾减灾夺丰收

春季气温回升快、起伏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对旺长麦田或土壤悬松麦田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注意预防春旱根据天气变化,及早做好预案,对目前表墒不足、旱象有抬头趋势,以及整地质量差、土壤悬松的麦田要及时浇水保苗,抗旱防冻,促进麦苗正常生长。同时注意预防后期倒伏。

三、提高认识,强化指导服务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抓好小麦生产对夺取“十三五”粮食生产开门红至关重要。各级农业部门要提高认识,准确把握今年小麦生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强组织领导,及早行动,科学组织农民开展春季田管,为夺取夏粮丰产丰收打好基础。一要早动手、早准备。根据当前小麦苗情,春季麦田管理措施要前移,各地要及早谋划准备春季麦田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好各项管理技术措施。二要强化示范带动。以“双高”建设为载体,率先抓好各项增产技术措施落实,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三要加强技术宣传与指导。继续开展“科技人员包千村”活动,充分发挥市、县、乡三级专家和农技人员的作用,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宣传和指导服务。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农信通等传媒形式,通过技术讲座、印发资料、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宣传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措施,掀起春季田管高潮。四要搞好督导检查。小麦专家指导组要分赴各地进行春季麦田管理督导工作,督促当地管理技术措施落实情况,面对面对农民田间指导。各地要积极开展专家督导指导,确保各项春季田管措施落实到位。五要协作配合,搞好服务。各级农技、植保、土肥、种子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搞好服务,加强指导,为春季麦田管理提供物资和技术保障,确保春季麦田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关阅读:

【2016】兰考小麦高效管理措施

【2016】安阳市小麦返青期生产形势分析

2016年小麦春季防倒伏措施

2016年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2016】平顶山市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http://www.3jise.com/article/25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