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类型的空间格局

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都有大面积分布。然而,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林地多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山区,草地多分布在内陆高原。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格局,能够有的放矢地合理规划和布局,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为国土整治和土地宏观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一、耕地资源

我国耕地资源类型多样,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等类别。根据2008年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数据计算,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8.2%。

我国耕地分布格局具有如下特点:东部高,西部低;沿海高,内陆低;平原高、山地低;低海拔地区高、高海拔地区低;经济发达省份低, 传统农业省份高的特征。其中,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传统农业大省比例居于全国前列,耕地面积比例在40%以上。这些省份是传统农业大省,人口总量和密度都很高,为我国主要粮食种植区。河北和天津等省市耕地面积比例次之,数值比例在30%~40%之间。东北三省以及山西、陕西和湖北等省,耕地面积比例也较高,大约在20%~30%。南方各省如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江西等省耕地面积比例不高,在10%~20%左右。南方地区耕地面积较北方少,且近年来由于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农地非农化现象比较明显,造成耕地比例下降。西部地区特别是内蒙古、新疆和西藏等自治区的耕地面积比例较低,这与当地自然条件相一致。受限于严酷自然环境,西部地区主要以牧草地为主,耕地比例普遍较低。北京和上海等直辖市耕地面积比例较低,是城市功能强势发展的结果。 

我国各地垦殖率差异较大,东部各省区市土地利用条件好,利用率高;西部各省区市耕地资源的利用条件较差,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平地多的省份垦殖率较高,如河南、山东和江苏等。水热条件较差和地势高且崎岖的地区则较低,如西藏、青海和新疆等。耕地复种指数主要受水热条件控制,也受到人口和技术条件的影响,南方高于北方,最高为广东,最低为新疆。 

二、林地资源

根据2008年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数据计算,林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24.83%。 

各省区市林地面积比例有着极大差异。西南以及东北地区林地面积最大,其林地占国土面积比例达40%以上,林地总面积占全国林地面积的50%,蓄积量占全国的75%。其次是浙、闽、鄂、湘、赣、云、贵、粤、桂和琼江南10省,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国的34.2%和18.3%。华北地区的林地比例较小,人口稠密的中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林地面积仅占全国的4%,其中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上海等省市的林地面积和蓄积量仅占全国的9.3%和2.8%。西北大部分省区的林地比例最低。 

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国的30.4%和32.7%,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臭冷杉、鱼鳞云杉、水曲柳、核桃楸,等等。西南林区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主要是川西、滇北和藏东南林区,有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国的19.4%和39.3%,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云南松、华山松,等等。南方林区包括长江以南10省,林地面积虽大,但分布零散,且原始林少,次生林中以马尾松林、人工杉林和竹林分布较广。 

我国林地利用率不高,全国仅为46.6%,还不到宜林地的50%,远低于日本、 美国和俄罗斯。各省也不平衡,东北三省和浙江最高,达67%,青海和山西最低,分别只有6.8%和15%。 

林地生产效率可用活立木蓄积量、综合生产率和年生长量等指标来衡量。目前,我国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平均为97立方米/公顷,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113立方米/公顷)的85.8%;森林综合生产率平均为2.9%,而世界平均水平是3.1%;森林年生产量平均为2.4立方米/公顷,仅及日本的80%。此外,中国造林工程效能较低,1949~1980年全国累计造林16.29亿亩,而保存面积只有4.17亿亩,成林面积仅3.33亿亩,保存率为25.6%,成林率为20.4%。由此可见,提高我国林地资源利用率的潜力还十分巨大。 

三、草地资源

牧草地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牧草等类型,根据2008年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数据计算,全国牧草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43%。 

西部地区牧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远远高于东部地区,特别是西藏、宁夏和内蒙古,比例高达40%以上。新疆、甘肃等省区的牧草地比例也较高,在30%—40%。四川和陕西也有一定比例的牧草地分布,特别是川西北地区,毗邻西藏和青海,牧草地分布广泛。除此之外,其他省份的牧草地比例均在10%以下。我国牧草地生产率较低,平均每亩仅生产肉类0.18千克,面积占国土面积约50%西部牧区,畜牧业产值仅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6%,所饲养的牲畜头数仅占全国总数的18.2%,提供的肉产品仅占全国的5%。

四、未利用土地

未利用土地资源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田坎等类型。根据2008年土地资源变更调查数据,全国未利用土地面积占总面积27.43%。 

尽管一些地区土地利用率较高,但从全国整体来看仍有较大面积的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北纬35°以北地区,特别集中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东北山间谷地及山前丘陵、内蒙古东部、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伊犁河流域等地,这些地区宜农荒地面积约占全国的80%左右。西藏等省区的未利用土地比例虽高,但基本上属于冰川和高寒草原、荒漠等非宜农荒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开发利用。总体来讲,经济越发达地区,未利用土地面积比例越小;反之亦然。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类型的空间格局:http://www.3jise.com/article/2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