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返乡创业项目做什么?下面来看看这个案例!阿坝州黑水县科技局工作人员的来到木苏乡罗窝村高半山羌活种植田地,进行羌活种植技能实作培训。闻讯而至的村民,围在技术员苏永斌身边,耐心听他讲解种植要点。其中,有一个穿着黑色衬衣的,留着两片小胡子的人尤为显眼。
他叫扎西,是木苏乡小别窝村人,早年间在外经商,如今积累了一定资本,下定决心返乡创业。
今年3月,扎西找到了罗窝村养鸡大户东生,两人同乡政府几经商量后,决定按照退耕还林260元一亩的标准,流转500亩土地,期限为15年,并根据海拔高低和地势条件分别种植红富士苹果、青红脆李和羌活。
“想着容易干着难。”扎西告诉记者,3月起,开始平整土地,在这个过程,他请了4台挖掘机清楚路上碎石,高峰期一天有50人参与到整个500亩土地的平整当中,在未来大规模种植的时候,还将持续的请当地村民到种植地里务工,按照一天一百元的劳务费标准,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当地老百姓的致富。
牙日古是当地的一名贫困户,长期因缺乏技术和资金致贫,不过今年以来,在扎西种植地理做工的他,领取的劳务费已经大大超出了这个数字。
“我们采用的是现结制,每天的劳务费100元必须发到老百姓的手上,这样一来,他们也有干劲。”扎西对记者说。
在问到羌活和果树的种植时,一直没说话的东生终于开口了。
“从养殖到种植,这种跨度对于我来说不算太难。”东生笑着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基本的种植方法都比较熟,并且现在县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的技术人员也经常下来进行种植方面的培训,经过一些培训,种植这几种农作物的要点我也熟读于心了。”
东生是黑水县的养殖大户,现在鸡场里面还养殖有4800余只凤尾鸡,每天下3400余个土鸡蛋,市场上供不应求,去年一年在养殖方面的收入达到了20余万,是该县依靠养殖业致富的成功典型。
据东生介绍,种植羌活以农家肥最好,农家肥不会造成羌活药用成分的流失,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药用价值。现在他的鸡场就是提供地肥料的理想地,每天大量的鸡粪都被收集起来作为肥料处理,用东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态循环经济”。
“我们还要探索林下经济。”东生指着不远处的果树苗对记者说:“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力求将这片地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药材还是果树,都是该县沟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在脱贫攻坚关键的“十三五”,黑水县委、政府始终以农牧民增收为目的,加大对种、养殖户的扶持力度。以扎西、东生流转的土地为例,羌活苗全部由县科技局提供,资金来源是县支农资金和幸福美丽家园改造资金;青、红翠李苗和苹果苗由县林业局提供。
木苏乡乡长张勇也表示:“乡政府会大力支持他们,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一定的便利,为的就是打消种植户的顾虑,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踏踏实实的通过勤劳的双手致富。”
采访快要结束时,扎西稍显激动的对记者说:“县上把珍贵的树苗、药苗从几百公里、几千公里外的地方拉到我家门口,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不仅要保证这块地种下去的苗子存活率,还要整合全村资源,带领他们增收致富。”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2016返乡创业项目做什么?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案例):http://www.3jise.com/article/27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