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也称为政府收入,是政府利用多种形式筹集的一切财政资金的总称,其主要形式有: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由于我国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如西方国家,而国债的规模受社会应债能力、政府偿债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税收收入和债务收入这两种被西方财政学认为是较好的调控工具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用,所以,土地供给的收入就成为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的地区,政府通过压低地价,可以利用土地招商引资来带动经济;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通过出卖价值较高的土地进行增收,就可能形成“土地财政”。而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正是沿着这样的道路行进,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土地及土地相关产业扩张存在过度依赖的情况。
最终,财政收入形成了预算内靠城市扩张带来的产业税收,预算外靠土地出让收入的格局,主要体现为:随着中央政府对收费管理的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在预算外收入中的比重降低,土地出让金的巨大数额就凸显出来,成为了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同时,随着城市扩张带来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成为地方税收中增幅最大的两大产业,成为了地方财政预算内的最重要收入。
所以,通过实现土地的资产价值,完善有关土地的分配政策,对供地收入进行控制,可以间接达到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目的。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供地收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有哪些?:http://www.3jise.com/article/28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