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部分)
(2013年12月30日) 国土资源部
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并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二次调查数据。二 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主要地类数据
耕地:13 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
其中,有564.9万公顷(8474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还有431.4万公顷(6471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上述耕地中,有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 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全国基本农田10 405.3万公顷(156080万亩)。
园地:1 481.2万公顷(22218万亩)
林地:25 395.0万公顷(380 925万亩) 草地:28 731.4万公顷(430 970万亩)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 873.9万公顷(43 109万亩) 交通运输用地:794.2万公顷(11 913万亩)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 269.O万公顷(64036万亩) 另外为其他土地。
二、全国耕地分布与质量状况
(一)耕地分布
全国耕地按地区划分,东部地区耕地2 629.7万公顷(39 446万亩),占19.4%;中部地区耕地3 071.5万公顷(46 072万亩),占22.7 010;西部地区耕地5 043.5万公顷(75 652万亩),占37.3%;东北地区耕地2 793.8万公顷(41 907万亩),占20. 6%。
(二)耕地质量
全国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7 735.6万公顷(116 034万亩),占57.1%;2-6度耕地2 161.2万公顷(32 418万亩),占15. 9%;6-15度耕地2 026.5万公顷(30 397万亩),占15. 0%;15-25度耕地1 065.6万公顷(15 984万亩),占7. 9%;25度以上的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549.6万公顷(8 244万亩),占4. 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耕地6 107.6万公顷(91 614万亩),比重为45. 1010,无灌溉设施的耕地7430.9万公顷(111463万亩),比重为54.9 010。分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
三、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我国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
二次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耕地13 538.5万公顷(203 077万亩),比基于一次调查逐年变更到2009年的耕地数据多出1358.7万公顷(20 380万亩),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使二次调查的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
从耕地总量和区位看,全国有996.3万公顷(14 945万亩)耕地位于东北、 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白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和25度以上陡坡,其中,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有相当数量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大多不宜耕种;还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因开矿塌陷造成地表土层破坏、因地下水超采,已影响正常耕种。
从人均耕地看,全国人均耕地0. 101公顷(1.52亩),较1996年一次调查时的人均耕地0. 106公顷(1.59亩)有所下降,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
综合考虑现有耕地数量、质量和人口增长、发展用地需求等因素,我国耕地保护形势仍十分严峻。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同时,建设用地增加虽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但许多地方建设用地格局失衡、利用粗放、效率不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土地利用变化反映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很严峻。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在严格控制增量土地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盘活存量土地的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阅读:
2016年《土地调查条例》修改内容
【2015】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建立健全土地调查责任制切实保证土地调查成果质量的通知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结表彰会议在京召开 全面总结二次调查工作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部分):http://www.3jise.com/article/29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