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土地确权最新消息及农村土地确权问题解答:从安徽省农委了解到,安徽省将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确保2016年基本完成全省试点任务,试点地区要组织“回头看”,加强确权成果后续利用。
安徽省土地确权最新消息及农村土地确权问题解答
一、安徽省土地确权最新消息:
安徽是最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的省份之一。2008年7月,安徽省就以村为单位率先在全国开展试点。到2013年底,在15个县(区)的19个乡镇、83个村开展试点,对27万亩土地进行了确权登记。
据安徽省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3个整省推进试点省之后,安徽省全面部署启动了扩面试点工作。到2015年底,首批20个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区)进入颁证阶段,其余85个试点县全面启动。
其中,安徽省蚌埠市从2015年5月起在全市范围内整体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开展,目前安徽省蚌埠市确权测绘工作全面结束。根据统计,安徽省蚌埠市已对270899户农户进行颁证,对185843户农户完成资料归档。此外,全市已完成确认的农户达588814户,占申请确权农户数的98.04%;完成结果公示的农户达573986户,占申请确权农户数的95.58%;完成结果审核的农户有550525户,占申请确权农户数的91.67%;已建立登记簿,基本具备颁证条件的农户有515447户,占申请确权农户数的85.83%。
二、安徽省土地确权政策解读:
体现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统一,是安徽省推进试点工作的特征之一。安徽省制定出台了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工作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工作内容、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并对试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权属争议、经营权变更、承包地流转、转包登记等四大类20多个共性问题,编印了政策解答文本,统一了政策口径,为试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此外,安徽省还健全技术标准,根据工作需求,确立了17步工作流程,制定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技术方案,明确了每个步骤的工作要求和技术标准,为试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三、农村土地确权问题解答:
1.为什么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答: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意义是:
(一)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本要求。只有开展确权登记,才能妥善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为本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承包并长久不变扫除障碍,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是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前提。只有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才能把承包地真正落实到户,权属清了、面积准了,农民的心才能稳了,才能放心外出务工就业、进城落户,承包地才能流转出来,规模经营主体才敢放心搞规模经营。
(三)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制度保障。在我省的广大农村,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房屋是农民最大的财产。现在农民虽然取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但资源、资产、资金要素还不能合理转化。只有通过确权,才能实现赋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产权、林权、股权等才能够通过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公开、公平的交易,农业农村的资源才能够逐步转化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四)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迫切需要。农村土地承包问题关乎民生、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关乎农村社会稳定。处理不好,伤害的是农民的感情,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确权登记的过程,既是明确承包地归属的过程,也是依法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过程;确权登记的成果既可以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还是定分止争的有效依据。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要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耕地和“四荒地”等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现有土地承包合同、权属证书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为依据,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和空间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妥善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关阅读:
福建省土地确权政策最新消息及农村土地确权问题解答
天津市土地确权最新消息及农村土地确权新政策
2016年河南省土地确权最新消息及政策解读
浙江省农村土地确权2016年最新消息及政策解读
辽宁省农村宅基地土地确权最新消息及政策解读
更多有关土地确权政策的文章,请点击土流网----土地确权栏目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安徽省土地确权最新消息及农村土地确权问题解答:http://www.3jise.com/article/29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