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199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提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2002年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2008年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能否有效实施,成为落实中央“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的关键。为了解决农村土地不断调整带来的问题, 贵州省湄潭县于1987年开始“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试验,迄今已坚持了27年。
为了解这一制度的试验结果及遇到的挑战,我们对湄潭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抄乐乡落花屯村和黄家坝镇沙坝村选取500农户展开了人户访谈。
1987~ 2010年,湄潭县新增人口12万,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后,这些人口就没有再分到土地,到2010年,无地人口占总人口的25%。
抄乐乡是一个传统农业乡。2010年,全乡无地农户占18%、无地人口占26%。抄乐乡的落花屯村无地人口占42%、无地劳动力占52%,而对该村248 农户入户调查数据表明,无地人口占54%、无地劳动力占37 010。84%的家庭有1人以上未分得土地,有无地人口的户数从1988年的44%增至1998年的86 010,到2011年时仍高达84%。
黄家坝镇是贵州省百强乡镇。2010年,该镇无地农户占10%、无地人口占33%。黄家坝镇的沙坝村无地人口占60%、无地劳动力占18 010,对该村252农户入户调查数据表明,无地人口占40%、无地劳动力占23%。78%的家庭有1人以上为无地人口,有无地人口的农户数由1988年的27%上升至1998 年的62%,到2011年时达到78%。
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后,户均占有耕地出现不均。对500 农户入户调查的数据显示,有无地人口农户的人均耕地为0. 69亩,1亩以下的占84%;没有无地人口的农户人均耕地为1.53亩,1亩以上的占66%(见表15.1)。
土地占有的差异促进了土地流转。在500农户中,有64户发生过土地流转,占被调查总户数的13%,高于全国8%的平均水平。在土地流转户中,52 户为有无地人口户。没有无地人口户由于人均耕地较多,是主要的土地出租户,他们比有无地人口户多一笔租金收入,目前当地土地流转价格一般为200~ 400元,没有无地人口户的土地租金收入比有无地人口的农户人均高出27元。
根据相关数据的显示,在随着多年的无地人口和无劳动力增加,人均的分地制度迟早是会落下一个被打破的问题。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随着“两无”的增加 人均分地制度最终被打破:http://www.3jise.com/article/5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