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不是没人愿意种地,而是土地流转出问题?

农村种地状况究竟如何?河南延津,优质小麦闻名全国,这里的优质麦种子辐射大半个中国。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农民张文明全家5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月收入6000多元,老伴照看孙子,10亩地全靠老张一人打理,像他这样的情况在村里比较普遍。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农村2/3仍是分散经营,留守老人和家庭妇女是主力,“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这是当前中国农村的真实写照。很多人以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岸边自然停,忧虑“10年之后,谁来种地?”这个杞人忧天的问题,是幼稚的。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农民”青黄不接,无人种地的现状恐怕得不到改善,发展现代农业更是无稽之谈。

希望的田野是个广阔的天地,发展现代农业,足以盛下年轻人的梦想。可是,现代的年轻人不愿从事“农民”这一职业,甚至心底里根本没把“农民”当成职业,这是因为土地里的收益太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辛辛苦苦种一年地,不如打工一个月,如此一来,年轻人谁愿意把自己捆绑在田地里?我们不能抱怨农民的儿子不愿子承父业,毕竟,每一个人都有选择未来的权力。

那么,如何让年轻人愿意把自己的梦想放置在希望的田野上?种田的收益必须有足够丰厚,才能释放出足够的引力。显然,做好土地流转集约化发展,既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又能降低种田成本,提高收益,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见,不是没人愿意种地,而是土地流转出问题。

现在,大家忧虑的是土地流转的如何快速地推进?当然,政府也同样为土地流转谋篇布局。窃以为,制约土地流转的是俩个因素,其一,农民的观念。老一代农民始终把土地看成命根子,一旦失去土地,自己总觉得是一根无依无靠的浮萍。所以,尽管单打独斗收益甚微,他们也愿失去土地。从这一点来看,政府应做好引导工作,当然,土地流转的收益还是最有说服力。

制约土地流转的第二因素是,土地承包者的忧虑。土地流转之后,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承包者的收益,比如资金问题,比如自然灾害,比如粮价风险因素,比如土地流转的毁约,等等。虽然承包者选择做新型农民也是一种投资行为,自负盈亏,但政府也应当出台一些扶持鼓励措施,不但要提供技术帮助,帮忙协调承包者与土地法定承包人的关系,而且还应补贴中粮大户购置大型机械,再者,如果有可能,政府还可以为承包者购买自然灾害保险。

不过,解决土地流转,我们也应当明白,土地流转需要慢慢地推进,急不得。政府关心关注并努力推进土地流转是好事,如果操之过急,或许会给官员一个错误的信号,把土地流转当成政绩来做,只看重眼前而不顾及未来,就会留下不可预期的隐患。(黄齐超)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不是没人愿意种地,而是土地流转出问题?:http://www.3jise.com/article/5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