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中国湖泊湿地及区域划分

1.中国湖泊湿地概况

中国的湖泊,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中国有大小湖泊24800多个,总面积83400km2,其中大于1km2的湖泊2848个,总面积80645km2。中国的湖泊,西部的面积比东部大,而且多中大型湖;西部盐湖和盐水湖较多,达45000km2,占全国湖泊面积的60%。东部的湖泊,以长江中下游为主,是我国湖泊数量最密集的地区,达22900km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7.5%。

中国的湖泊,从发生上分有构造湖、陷落湖、火山湖、堰塞湖;从水来源上分有孤立湖、尾闾湖(内流湖)、外流湖、泉水湖;从水深来分有浅水湖、深水湖和湖滩;从形状上分有牛轭湖、圆形湖、河谷湖等;从水的含盐量可分为淡水湖、半盐水湖、盐水湖、盐湖;在湖泊的年龄上也有区别。各种不同的类型,常常具有不同的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中国的湖泊虽然数量多,但缺乏世界级大湖,除西部一些靠融雪补充水分的湖(如博斯腾湖)外,大都在退缩,而且逐年加快。而且湖泊水污染越来越重,这是中国严重的环境问题。农业及其他耕作业残留的化肥和农药,常常进入湖泊而造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废弃物未进行有效处理直接向湖泊的排放,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

中国的湖泊,分布不均是其重要的特征,大小不等也很明显,成因不同,咸淡水体差别也变化迅速。更重要的是中国湖泊之间的关系,无法找到它地带性的地理含义。在湖泊的生成和生物分布上虽有相关性,有一定的地带性意义,但没有绝对地带性差别。在环境效益和生物分布上,湖泊越小,意义更大。在统计中≥50km2的统计几乎没有意义,特别是在湖泊虽小,密度大的湖泊分布区。

2.中国的湖泊区划分

(1)青藏高原湖区

青藏高原湖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内的大部分湖泊,总面积38700km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7.9%,是我国湖泊最多,面积最大的区域,湖泊率为2%。这些湖泊都分布于海拔3800m以上的高度,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内陆湖区。除东部和东南部的部分外流湖为淡水湖外,都为内陆的咸水湖或盐湖。

冰川湖和堰塞湖是本区重要的湖泊类型,一般水深,少有或未有污染,水多依赖于冰川的融雪补给。也有一些较小的湖泊,由泉水补给水源。湖水在本区域蒸发量大,供水不丰,湖泊的干化现象严重。较大的湖泊在本区有青海湖、鄂陵湖、扎陵湖、纳木错、色林错、斑公错、羊卓雍错等,其中鄂陵湖、扎陵湖是两个黄河上游较大的淡水湖。 

(2)蒙新湖区

蒙新湖区指的是新疆、青海(柴达木盆地)、内蒙古、甘肃的湖泊,湖面总面积9400km2,为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1.7%,湖泊率为0,6%。黑河以西,大多为构造湖,面积大,分布分散,如乌伦古湖、艾比湖、赛里木湖、博斯腾湖,黑河以东多为小型风蚀湖;较大的有乌梁素海及银川周边与毛乌苏沙地中的大量风蚀诺尔。

新疆的天池,则是一个冰川堰塞湖。蒙新湖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湖水浓缩,含盐量增加,大多是咸水湖或盐湖。柴达木55个湖泊中,咸水湖和盐湖达31个,占56.3%,著名的罗布泊、台特玛湖、艾丁湖,黑河的尾闾戈顺诺尔、苏古诺尔都已近于干涸。一些靠地下水支撑的湖泊,如敦煌的月牙湖也已近于干涸。 

(3)云贵高原湖区

云贵高原湖区主要指云南及贵州两省的湖泊区,湖泊总面积1100km2,占全国湖泊面积的1.4%,湖泊率为1.3%。这一区域,湖泊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中地区。湖泊位于海拔1280~3270m的高原,湖水含盐量低,为淡水湖泊。这些湖泊与外流河流相联系。如泸沽湖与金沙江,洱海与澜沧江,抚仙湖与南盘江,湖水的补充主要靠地下水与地表大气降水。湖泊成因大多为地层断裂而成的陷落湖,也有石灰岩地下涌动泥沙堵塞而成的堰塞湖,特别明显的是贵州乌江上游的草海。大部分湖泊是浅水湖,也有部分湖水极深。这些湖泊水生生物资源丰富,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是湿地鸟类生存和游弋的空间。主要湖泊有滇池、洱海、 抚仙湖、泸沽湖及草海等。 

(4)东北平原与浅山湖区

这一区域主要指辽宁、吉林、黑龙江境内的湖泊,总面积3800km2,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6%,湖泊率为0.3%。以小兴安岭、长白山为界,此界以西及大兴安岭以东,以东北平原为主体,围绕齐齐哈尔的湖泊众多,并附有大面积沼泽。该界以东,即以三江平原为主体,也以众多湖泊和沼泽相伴。这些湖泊有火山湖,也有构造湖,除小兴安岭以西有部分内陆湖外,大多为外流湖。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湖泊以浅水湖为主,当地称泡子,面积也大,但在辽宁,则以小型湖泊为主。主要的湖泊有兴凯湖、镜泊湖、松花湖、五大连池和长白山天池等。长白山天池,水深373m,为我国最深的湖泊,是由火山喷发,火口冷却后形成的。 

(5)东部平原湖泊区

这一地区包括长江、淮河中、下游,黄河、海河下游和大运河两岸的大大小小不等的众多湖泊。这些湖泊,不但数量多,密度大,总面积仅次于青藏高原,为22900km2,小于青藏高原15800km2,但其总面积已超过其他三区的总和,为全国湖泊面积的27.5%,湖泊率为2.4%。这里的湖泊大多为构造断陷或河床演变而成的构造湖或河成湖。这些湖泊的蓄水主要来自河流供给,均属外流湖。多数湖泊水深不够4m,湖盆浅平,属浅水型湖。湖泊的水位受降水季节影响严重,水位变化较大,但总体供应丰沛。

本区湖泊受入湖河流影响,入湖泥沙沉积、淤积严重。再加上本区气候温暖湿润,上游山地和湖中植物生长茂盛,枯枝落叶及生物残体的沉积也使湖深受到影响。再加上一些地方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日益收缩。中国重要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中,特别是鄱阳湖、洞庭湖枝状化现象明显,这是湖泊老化的表现,对中国水利是甚为可惜的。这一区的湖泊,也是中国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我国的重要淡水鱼生产基地。 

(6)人工湖泊湿地

与湖泊相近似生态功能的是人工湖泊,即水库、堰、塘。它们的面积大小悬殊。人工水库中一类为江河治理、贮水清沙、发电的类型,如长江上的三峡水库、葛洲坝水库、向家坝水库、黄河的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等。这些水库,大都为河谷型水库。第二类水库为贮水型水库,不具备发电功能,但遇到干旱年份,其蓄水具有巨大的供水能力,能帮助克服旱灾,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作用明显。这类水库大多为上陵平原上构筑的水库,如新疆乌市附近的红雁池水库、卡拉水库及豫北的狮豹头水库等都属于丘陵、平原水库。在中国,大多数大型人工水库都兼有两者的功能。

除此之外,人工水库就是鱼塘、盐池和海产养殖场了,如虾池,蟹塘等。这些水塘有淡水的,也有咸水的,一般而言,单个面积都相当小,但集合成群,水域总面积可观。它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收益,对环境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尽管过量的水生生物的养殖、喂饲会给水体带来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等的危害。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中国湖泊湿地及区域划分:http://www.3jise.com/article/5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