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小面积的分散农户经营以及农业的短期行为是制约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农场有其稳定性和规模性,因技术的采用可以通过家庭农场的规模经营获得较高的收益,利益的驱动促使农场主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形成家庭农场才能刺激农业科技需求、才有利于职业农民生产经验的积累和传递。
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家庭农场主的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 并且家庭农场主大多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乐于尝试新品种种植养殖,运用农业科技、农业机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科技的推广,提高了农民素质,有利于高效农业的发展。
2014年2月24日,农业部以农经发[ 2014]1号印发《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就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其核心是支持家庭农场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技术水平。其政策要点主要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把家庭农场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有效提供农业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检测检验、 农资供应和市场营销等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 担任农业科技示范户,参与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引导和鼓励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面向家庭农场的代耕代种代收、病虫害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集中育苗育秧、灌溉排水、贮藏保鲜等经营性社会化服务。
作为家庭农场主,主动接受培训,加强自我学习。其次是加强技术服务的支持,推动与省内外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合作,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品牌创建等服务;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加强监控,防止改变土地农业用途。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家庭农场的技术扶持政策:http://www.3jise.com/article/5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