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轻或避免公路和桥涵遭受地质灾害损失,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等条件,对地质灾害易发路段、桥(涵)位修筑防护工程措施,或对已有的防护设施进行加固完善。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要遵循相关规定规范进行路基及其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养护,使公路工程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对于公路地质灾害,其防治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大类。目前,工程措施以圬工结构为主,生物防护为辅。非工程措施主要指工程措施以外的各种措施,包括宣传教育、预案制订和灾害意识的普及等。
1、崩塌类灾害的防治措施防治崩塌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遮挡。即遮挡边坡上部的危岩体。常用于中型崩塌的防治,绕避不经济时,可修建明硐、棚硐等建筑物。
(2)拦截。对于母岩风化严重,时有坠石、剥落和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如设置落石平台和落石槽以停积崩塌堆积物: 修建挡石墙(堤)以拦坠石等。
(3) SNS边坡柔性防护系统。SNS是瑞士布鲁克公司研制和开发的防治崩塌落石等工程危害的新型柔性安全防护系统,它以高强度耐腐蚀钢绳网为主要构件,其本身具有的柔性和高强度,能适应于抗击集中荷载或高冲击荷载。 按其作用方式分为防止灾害发生的主动覆盖式、避免造成危害的被动拦截式两种。目前,在公路边坡崩塌地质灾害防治中应用非常广泛。
(4)支撑、加固。在凸出岩石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或将危岩体用锚杆(索)固定在边坡稳定部分。
(5)护墙、护坡。对易风化剥落的软弱岩层边坡,可修建浆砌片石护面墙,对缓坡进行水泥、砂浆护坡等。
(6)镶补、勾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砂浆勾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7)清除、刷坡。在危岩孤石突出以及坡体表层风化破碎的地段,若危岩体方量不大,可采用清除危岩、放缓边坡的方法。
(8)排水。布置排水构筑物,拦截、疏导地表水和地下水。
2、滑坡类灾害的防治措施
治理滑坡的方法主要有“削头”、 “固脚”和“强腰”3项措施。 “削头”就是用爆破、开挖等手段削减滑坡上部的重量;“固脚”是对滑坡体下部或前缘填方反压,加大坡脚的抗滑阻力;“强腰”则是利用锚固、灌浆等手段锁定下滑山体。坡率法是处置坍塌常见的、经济有效的措施。 具体的,滑坡的防治措施可归纳为“拦、排、稳、固”四个字。
(1) “拦”。即拦挡、拦截,如各种形式的挡土墙等拦挡工程。
(2) “排”。即排水,包括拦截和旁引可能流入滑坡体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排除滑坡体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必须穿过滑坡区的引水或排水工程作严格的防渗漏处理;避免在滑坡区内修建蓄水工程;对滑坡区地表作防渗处理;防止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等。
(3) “稳”。即稳坡,包括降低边坡坡度;滑坡后部削方减重及滑坡前缘回填压脚;以植物措施和护坡工程进行边坡坡面防护等。
(4) “固”。即加固,包括采用抗滑桩、锚杆(索)、预应力锚索和预应力抗滑桩、抗滑明洞等工程,或采用灌浆、电化学加固、焙烧等方法以改变滑带岩土的性质进行加固,增大滑面的抗滑力。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崩塌、滑坡类公路地质灾害有哪些防治措施?:http://www.3jise.com/article/5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