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土地股份制流转合作社形成产业规模经营,解放了部分劳动力,入社后村民节省了开支,富余劳动力可以安心外出务工,秋收后还可分红,村民有了双重增收的渠道。”6月9日,记者在巩留县塔斯托别乡巴合拜村采访时,住巴合拜村“访惠聚”工作组组长夏瑞祥向记者介绍了该村依托土地股份制流转合作社帮扶贫困户脱贫的经验。
巴合拜村是自治区重点扶贫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农牧业,外出务工的农民少,巩留县农机局“访惠聚”工作组住村后,决定通过劳动力转移和规模经营的节本增效的方式来实现该村今年脱贫摘帽的目标。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住村工作组、村委会的细心规划下,今年4月,该村成立了全州首个村委会管理下的土地股份制流转合作社。
目前,该村4组和5组共139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将4组和5组2500亩地中的渠道、田埂、道路、副林带全部清除,按照统一犁地、播种,统一管理、统一农资采购、统一技术的要求进行种植。村民的每亩土地算作一股,真正做到股份制入社,两组村民一致同意按照每股900元的保底,秋收后除去所有必须开支后进行二次分红。
采访中,5组村民陈光辉就村民入社增收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按原来个人犁地每亩付50元,合作社每亩付30元,每亩可节省20元;浇水原来是大水漫灌,现在是高效节水滴灌,每亩可节省30元;晾晒、剥皮、运输等在合作社里统一完成,每亩至少可节省50元左右。除此之外,还可以节省隐形劳动力,以前村民全家都要围着地转,现在全由合作社统一进行管理,富余劳动力按照最低计算每家转移1名劳动力,一年转移收入最低是3000元,这样下来平均每亩等于增收200元。“合作社切实保障了我们的利益,这样节本增收的模式我们都愿意加入。”陈光辉说。
据了解,合作社积极探索种植更加高效的经济作物,目前合作社已拿出10亩地试种无子嫁接茄子,秋收后准备拿出200亩地作为该村帮扶企业的干杏苗圃基地,计划今年底将带动剩余3个组加入合作社,力争全村土地全部按股入社。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看土地股份制流转合作社如何带动农民增收?:http://www.3jise.com/article/5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