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节约集约用地

第26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放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扬帆起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冰前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兴未艾的历史背景下来解读,有了格外不同的现实内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已步入新常态,但人多地少、土地总体质量不高、供需矛盾突出的国情没有变,土地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总体态势没有变。站在历史新节点,如何“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资源基础,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以“创新”驱动改革发展新动力。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创新土地规划管控和计划管理,构建土地资源总量控制和节约利用制度。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另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注重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管护。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探索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构建奖惩分明的激励与问责机制,倒逼新增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此外,还要深化土地资源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土地科技创新体系。

以“协调”打造均衡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格局。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建设用地总量强度“双控”和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三线”为基本约束,推广“多规合一”试点,完善空间规划体系;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优化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确保规划控制和计划管理协调统一;建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和陆海统筹。

以“绿色”开辟土地资源永续利用新途径。要立足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完善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与人口城镇化相匹配、与节约集约相协调的土地政策体系。明确闲置土地认定标准和程序,加快盘活各类闲置土地;有序拓展建设发展空间,推进土地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坚持“注重内涵”的用地模式,继续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迈向纵深;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并实行严格管理、特殊保护,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生态不退化。

以“开放”拓展土地资源合作发展新空间。要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重点突破国内土地生态化整治与耕地质量提升技术、低效用地再开发技术,以及智能调查监测与国土资源大数据、“国土资源云”技术。同时,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借鉴推广国外有效的节地技术和耕保模式,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控制标准、考评、评价等制度。

以“共享”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与切实保护耕地新成效。着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土地管理新格局,完善土地管理共同责任及经济激励机制,构建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调动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积极性。特别要注重的是,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民个体在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借助社会舆论、基层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力量,强化土地督察与执法巡查,编织人人参与的社会监管网络,及时遏制浪费土地、滥占耕地行为。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今天的中国,人们对土地问题的认识正发生巨大的改变。而五大发展理念,恰好为土地问题的破题注入了原动力。我们期待着,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历史命题能得出正解。这是历史对当代人的挑战,也是未来对当代人的期许。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节约集约用地:http://www.3jise.com/article/5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