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及运行,将是湿地中必须做好的。截至2008年,我国已建有341处湿地保护区,其中国家级45处,省级141处,市、县级155处。在这341处保护区中,72处为海滨湿地保护区,269处为内陆湿地。
湿地保护区总面积29 290 193 hm2,其中国家级19 427 114 hm2。湿地保护区在全国保护区数量中面积占20%,数量占13.4%。湿地保护区的发展是相当快的,特别是2007年以来保护面积增加了115万hm2,但总的来说海洋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偏小。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湿地保护区有:
①黑龙江扎龙:
②青海青海湖;
③江西鄱阳湖;
④湖南洞庭湖;
⑤海南东寨港:
⑥香港米埔;
⑦黑龙江三江;
⑧黑龙江兴凯湖;
⑨内蒙古达赉湖;
⑩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
⑪大连斑海豹;
⑫江苏大丰;
⑬广东惠东港口(海龟)。
(1)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东南,面积21万hm2。1979年建立保护区,1987年晋升为国家级,并于1992年成为《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的保护区之一,2001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乌裕尔河是一条内陆河,它的尾间就在扎龙。多年来这里已没有湖泊,只有具有自然沟渠的沼泽。芦苇是扎龙沼泽的建群种类,丹顶鹤是这里保护的主要鸟类,其他还有5种鹤在此迁徙停息。这里共有鸟类260种,每年繁殖数量10万只以上。
(2)青海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49.52万hm2,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海拔3 192m。1975年成立鸟岛管理站,1980年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是一内陆构造湖,湖面宽阔,生物资源丰富。青海湖也是一高原湖泊,盛产鳇鱼,鸟类种类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麻鸭等189种,总数10万只以上,湖东侧的荒漠草原,还是我国普氏原羚最重要的栖息地。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斑头雁、棕头鸥等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实际上是以保护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其主要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保护野生动物。
(3)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北通长江,南有赣江和修水入注,是长江中下游长江水量调节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它共有9个湖泊。总面积22 400 hm2。1983年建立省级保护区,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鄱阳湖被称作“珍禽王国”,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鸟类31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1种,全世界总数95%的白鹤在这里越冬,白鹳和天鹅等水禽也在这里越冬、中转和觅食,是候鸟的主要驿站。鄱阳湖碧波荡漾,水草丰美,时而可见五六万只鸟类飞息一堂,也是观鸟的好地方。
(4)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北部,湘、资、沅、澧四水入注洞庭,洞庭又北通长江,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二个水量调节湖,全湖现有5大水域,东洞庭为最大,面积19万hm2。1982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有鸟类29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每年冬天在东洞庭湖越冬鸟类达30多万只,国际濒危物种小白额雁,全球不足3万只种群中70%在此越冬。“八百里洞庭”不但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而且留下了许多鱼类、水生动物和许多生物物种,也是我国家鱼鱼苗的重要繁殖场,重要的国际湿地。
(5)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东北部文昌县海边,总面积5 400 hm2,1980年设立省级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东寨港为近海和海岸湿地中的红树林沼泽湿地,保护对象为红树林和生活在其中的鸟类。东寨港是中国红树林中唯一以乔木型植物为主的红树林类型,集中了红树林类型的一切特征,保存完好。全区有红树植物32种,鸟类159种,鱼类57种,底栖动物92种,集许多珍贵种类的整个类型,是难得的海滨卫士,生态的屏障。由于这里是陆地向海域过渡的生态系统,也是淡水向海水过渡的海水水域,再加之红树的许多特有的适应性,这里已成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大自然的教育场所。
(6)香港米埔——后海湾湿地
米埔位于香港新界西北后海湾畔,与深圳隔海相望,总面积1 500 hm2。1965年香港渔农处(现为渔农自然护理署)开始计划保护,1998年列入自然护理策略和管理计划。
米埔湿地是一潮间泥滩,有红树林及水产养殖塘,包括潮汐虾塘和鱼塘,也具有大片芦苇塘,是一处野生动物栖息地和东亚候鸟迁飞途中的驿站。这里有鸟类300余种,昆虫400余种,海洋无脊椎动物90余种,过冬鸟类每年5万余只,有黑脸琵鹭及黑嘴鸥等珍稀种类。米埔还有6种自然分布的红树,达300 hm2,芦苇塘也达45 hm2。具有特例的是米埔这一自然湿地,都有着经人工改造的虾塘、鱼塘,它们和自然保护的红树林、芦苇塘共建着现代文明。
(7)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江平原的东北角,总面积19.8万hm2,1999年加入国际雁鸭类保护网络,2000年批准为国家级保护区,2002年被《湿地公约》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区具有完整的淡水沼泽生态系统,并有岛状林,江河湖泊遍布。植被以毛果苔草、乌拉苔草等为主,有鸟类231种,鱼类77种,也有小片杨桦林。保护区具有典型的湿地景观,保留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共存,反映了大自然之美与人类永远也难以描摹的风采。
(8)黑龙江兴凯湖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密山市,保护区总面积约22.25万hm2。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首批加入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2001年加入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成为我国21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平原中一块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湿地。湿地幅员辽阔,森林茂密,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地貌结构复杂,原始状态保存完好,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区有高等植物650种、脊椎动物31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金雕等4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白枕鹤、大天鹅、马鹿等36种。兴凯湖水域辽阔,每年迁徙鸟类数量达50多万只。根据1996年中俄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兴凯湖国际自然保护区的协定》的精神,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对俄交流合作,为实施跨国保护自然资源探索出一条新的模式。
(9)内蒙古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达赉湖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满洲里市南,克鲁伦河、乌尔逊河、额尔古纳河入注该湖。达赉湖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4万hm2,1992年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加入《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
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内陆湿地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及呼伦贝尔草原与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有400多种高等植物,304种鸟类,35种兽类及30种鱼类,共同组建了保护区物质与能量的循环。每年4月是候鸟迁移至此参与繁殖的季节,达赉湖一片生机,湖边大面积芦苇沼泽及草原上的丛生型禾草也正值茂盛生长的时期,成为草原上绿色的翡翠。
(10)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尔多斯东胜区泊江海子镇附近,面积14 770 hm2, 2002年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遗鸥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遗鸥是1987年才发现的,鄂尔多斯保护区是它的4个繁殖群体之一,也是最大的繁殖群体,至1998年该种群已达7 000多只。保护区共有鸟类83种,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10余种。保护区面积虽小,但也分布有众多湖泊和岛屿,典型的草原荒漠、半荒漠及湿地生态系统,为众多候鸟栖息和繁育的良好场所。
(11)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连渤海湾沿岸,总面积11 700 hm2,1992年建立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斑海豹也称海豹,生活习性独特,每到冬季,它们在海湾的冰块上产仔,初夏冰层融化,正值幼仔断奶可行独立生活,斑海豹就完成了其繁殖的生活,幼仔也独立在海水中觅食和生存。斑海豹有群聚的习性,但到繁殖期雌雄海豹脱离群体,同出生的小海豹单独同居于一冰块。由于保护区的建立,跨海区,远距离洄游的冷温性海洋鳍脚类哺乳动物有了一个稳定的居留地,对误捕、病害的海豹进行救治和保护,原仅1 000头不到的海豹,目前已达5 000 多头的种群。
(12)大丰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麇鹿是中国国土上已消失了的种群,1900年随庚子战乱,仅存北京的18只麇鹿被掠去英国,中国不再有麇鹿。1985年、1986年两次共41头麇鹿回迁中国,并在江苏大丰、湖北石首、北京南苑放养,并在前两地建立了保护区。大丰保护区面积7.8万hm2,濒临黄海。2002年被《湿地公约》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大丰保护区麇鹿由39头发展到700多头,三次野放成功,并带回了二代野放繁殖体。大丰市是沼泽、草甸、林地与农田共有之地,沿海滩涂完好而典型,为麇鹿生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这里有兽类12种,鸟类315种,两栖爬行类27种,鱼类150种,还有昆虫599种和高等植物499种。麇鹿在此建立了自身的家园,种群已开始具有野生的生存、繁殖的条件。对麇鹿而言,它的故乡已具备了这一种群重新发展的基础。
(13)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大亚湾与红海湾交界处的海面、沙滩与海滩,总面积400 hm2,1986年广东省建立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2002年《湿地公约》列它为国际重要湿地。
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是海龟及其繁殖地,这里也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海龟产卵场。保护区内有大型海藻、马尾藻、紫菜等30种,虎斑宝贝、马氏珠母贝、斧蛤、牡蛎等贝类200种,海胆、海参、海星等棘皮动物100种,甲壳类100种,浮游植物164种,浮游动物300种,鱼类如石斑鱼、真鲷等400种,以及海龟2科5属5种中国分布的种这里都有。除保护天然产卵场和幼龟外,保护区还建立了茁床和暂养场,待幼龟长至2~3 kg后放回大海。近年来放养的小海龟已达5万只左右。这里将成为洄游归来的海龟生儿育女的可靠家园。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湿地保护区有哪些?:http://www.3jise.com/article/52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