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中国木本湿地植被类型概述

中国有关木本湿地植被的类型,概述如下:木本湿地植被,包括乔木型、灌木型两类。乔木型湿地植被中,分为针叶的、阔叶的。在针叶类中又分为落叶的针叶群落类型和常绿的针叶群落类型。在阔叶型的类型中,由于虽具有常绿阔叶林物种,但没有发现明显的常绿阔叶林湿地类型,这一类暂为缺失。红树林类型中的阔叶林常绿类型是有的,被划分在红树林叙述。

1.落叶针叶群落

落叶针叶型湿地类型在我国分布面积较广,主要出现在温带山地和热带、亚热带丘陵平原。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落叶松林,具有泰加林的色彩,乔木层高达20~25m,郁闭度0.3~0.7。这类林与松林,被称为明亮针叶林。

乔木层建群种基本上都为落叶松。在大、小兴安岭一带为兴安落叶松;长白山和熔岩台地的低洼地段,分布有长白落叶松;在秦岭和太白山则为太白落叶松。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至川西地区落叶松常称为森林带最高的一个垂直带。但由于落叶松对地下水的适应性,在许多地段也能在地下水出露的地区分布,如大果红杉、怒江红杉等种类组成的各种群落。

比较特殊的是水松群落、水杉及由北美引入的池杉、落羽松为建群种的植物群落。水松、水杉是中国特有种,也被称为活化石。水松是原分布于广东等地湿地中的植物群落,水杉是分布于湖北利川县磨刀溪、重庆石柱、湖南龙山的湿地物种,现在大量栽培于长江流域中东部,甚至国外,成为湿地良好的绿化树种。

水杉生长迅速、树形优美,也是河边、湖边良好的保土持岸树种。池杉是原产于北美东南部的沼泽湿地树种,在我国现已大范围栽培,包括浙江、江苏、湖北、河南,成为很好的绿化树种。池杉和落羽杉、墨西哥落羽杉都成为长江中下游河网区水边的固堤绿化种。这几种引入植物,都有基部淹入水中不影响其生长的特点,因此,也是水库消落带可以引用的良好的树种。

2.常绿针叶群落

常绿针叶群落,主要是松林、云杉林和柳杉林。主要分布于海边岛屿、海湾,如赤松、油松,在渤海周围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附近海域岛屿广为分布。马尾松在我国中部江浙及以南地区的海边,都形成群落。这两种类型,几乎与湿地没有关系,也不耐水淹,但它与海域是如此之近,成为海滨湿地,它与海鸟鸟群的出没与栖息有密切关系,也符合拉姆萨尔公约补充条款的规定。 

这些松林,建群种树高一般在15~25m之间,郁闭度为0.2~0.7,其结构因地段不同有较大差别。广东、广西的马尾松林下,常有桃金娘、岗松、鹧鸪草等植物共生,组成群落。闽浙的马尾松林下,则伴生有橙木、映山红、黄背草等种类。油松及赤松林则常与温带的植物伴生,如多种胡枝子、绣线菊、野古草等。

云杉群落则是有多种云杉,如鱼鳞云杉、雪岭云杉、川西云杉,它们分别分布在东北、天山和川西、藏东。在湿地中,云杉的分布往往是山地向湿地边缘的延续。无论是东北大、小兴安岭,还是川西新陆海,乔木层郁闭度仅0.1~0.2,基本上难以认为是森林,从山坡向沼泽或沼泽化的草甸过渡,群落中具有明显的苔藓层,特别在东北最为典型。

偃松是我国两种灌木状松树(另一种为地盘松)之一,一般高在1.5~3m。这与欧洲德国及瑞士的Pinus mugo一样,在湿地中点点分布。它经常能起到湿地生态系统中作为植被的灌木层成分而发挥着作用。

柳杉,它是一种特别高大的乔木,在福建的龙栖山河谷的柳杉,高可达32~45m,胸径达0.8~2.0m。常数株至数十株成群在河边生长。在浙江天目山也有巨树残留,但它是近代被种植的。柳杉枝叶浓郁,生长迅速,具有良好的环境意义。唯一不足的是柳杉和水杉一样,木材材质较差。柳杉木材硬而脆,水杉木材松软而不结实,但它们都是速生树种。

3.落叶阔叶群落

落叶阔叶群落指的是冬季落叶的湿地植物群落,它们是由典型的落叶树种杨柳科、胡桃科、桦木科的落叶树种组成。杨柳科的树种是喜温湿的树种,种类繁多,在森林区的河边、水边几乎没有它不生长的地方。有些地区,柳树还能浸泡在水中,根系的一部分随水流漂浮(如九寨沟),不影响其生长。

一种类型,如胡杨,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和内蒙古,以塔里木河流域最典型,被称为杜加依林,成为荒漠地带依靠洪水和潜水供给水分的森林,多数是中生的和适应一定盐渍化土壤的植被,也是一种隐域性植被,反映出原古河床的地理特征。胡杨也有“潜水植物”之称。这种林木层的郁闭度不高,通常为0.2~0.3。胡杨林常呈疏林状出现往往与柽柳和芦苇群落形成复合群体。

灰杨群落是另一类荒漠中的湿地森林,在塔里木河中上游分布较集中,分布区不如胡杨,它更集中于河漫滩和阶地河岸。白榆疏林,从新疆至内蒙古都有分布,亦为河流冲积扇上分布的树种,它与当今探讨的湿地关系要小得多。

桤木属于桦木科植物,它具有耐湿和可御短期水泡的特点,同时也是生长迅速的落叶树种。桤木常见于亚热带地区,西伯利亚桤木多见于东北,尼泊尔桤木则多见于川、藏、滇,它们生长在江、河及湖泊的边缘,有的则在山坡上草甸中呈灌木状分布。 

枫杨是胡桃科的乔木,也以生长迅速,材质较差而闻名。在我国亚热带,它常成为河岸林的建群种。它可以向北分布,在我国最北分布点到北京。

4.落叶阔叶灌丛

与一般的陆生灌丛一样,湿地的灌丛常有一定的演替阶段性质,只是湿地的灌丛植物保留的灌丛阶段时间可能更长,绝不会因为湿地水分好而缩短它的演替周期。因为控制植物生长是生态综合要素发挥的作用。 

常见分布于湿地中的灌木,主要有圆叶桦、油桦、柴桦、盐桦及甸生桦等种类,它们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河谷地段,一般高为2~3m,盖度10%~20%,有时很难认为它是一个层次:灌木层下为沼泽草本植被,分布有较多的苔草和苔藓。

柳树灌丛是另一类落叶阔叶灌木类型,也是在温带地区河谷植被的主要类型,有些种类,明显地具有湿地植被的特征,如沼柳、三蕊柳、紫柳群落等。

柽柳、多枝柽柳、刚毛柽柳等柽柳属植物,属于耐盐植物,由它们组成的群落从海边和内陆的盐碱地上均可出现。柽柳多分布于东部如黄河口至华北,与芦苇、罗布麻、二色补血草等组成群落。多枝柽柳、刚毛柽柳等多种柽柳则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至阿拉善地区。内陆的柽柳与地下水和古河道有关。拉玛依不远的一坑水塘边,柽柳生长良好。柽柳抗沙埋能力也很强,在新疆,被沙埋8m的柽柳,地表只像草地一般,依然茁壮。罗布泊被风蚀的柽柳包,不得不钦佩它们阻击风沙的能力。

沙拐枣、白刺、黑刺、盐节木、盐爪爪等各自所组成的群落,均是内陆湿地抗盐和与地下水密切相关的类型,在内陆的盐碱湿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内陆盐碱地的湿地植被类型,尤其是灌丛还有不少,是值得十分重视的。

5.常绿阔叶灌丛

常绿阔叶灌丛是以杜香、桃金娘、多种杜鹃等组成的常绿灌木类型。杜香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的沟谷沼泽湿地;桃金娘则分布于南亚热带直至海边;杜鹃则主要指的是川西、藏东一带高原上的小叶型杜鹃灌丛,它常分布在山坡的阴坡,有的是冰川退缩后留下的冰蚀谷地,近代的干旱,使群落的湿地特征不很鲜明。

露兜筋和仙人掌,实际上是海边的植被类型。前者在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沿海都有分布。在台湾,林投在海边成O群落的建群种,生长茂盛,但它生于泥质或泥沙土壤。生于海边岩石或沙地有仙人掌。密集的仙人掌灌丛是热带或南亚热带海边的特色,尽管仙人掌在中国都是外来种,但它不仅生长良好,而且繁殖能力也特强。此外,还有台湾恒春半岛的文殊兰、澎湖绿珊瑚也是很有特色的海滨灌丛。 

6.竹丛

我国溪河边岸常伴生有竹林或竹灌丛,如慈竹、牡竹、莉竹等都成群落在亚热带和热带分布,很难说它具有湿地特征。但在我国西藏及云南,的确可以见到由箭竹组成的灌丛。这类竹丛,地面潮湿,具有大量苔藓,可沿竹竿长至50 cm,别具特色。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中国木本湿地植被类型概述:http://www.3jise.com/article/5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