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说农业产业发展是来自于工业发展的反哺,所以这个行业一直都会相对落后,它的革新都是基于现有工业技术。新兴科技是很难在第一时间落在农业上的。因为科技发展有个周期,在起始阶段成本总是很高而农业生产承受不了高成本。也就是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科技的整体进步,虽然民以食为天,但是对于农业生产我们却总是后一步去改进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农业领域和整个食物链经历了引人注目的转变。
到20世纪末,发展中国家约有4.37亿个农场,为15亿人口维持生计,同时为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提供食物(Madeley,2002)。到21世纪初,发展中国家这些农场有40%采用绿色革命技术(Madeley,2002),如施用氮肥和磷肥,其中许多农场创造的利润都可为城市工业化和现代化添砖加瓦(特别是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其次是非洲,当然最确定的是在南非)。余下的大多数农场中,多数是经营边缘性土地的小农户,他们因为城市扩张和农业综合经营组织占用良田而被剥夺了土地。那些不再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则移居新兴城市。
到2005年,世界上10家种子公司控制着商业种子销售量的50%;5家粮食贸易公司控制着75%的粮食市场;10家农药制造商供应84%的农药;至于蔬菜种子,只有孟山都(Monsanto)这一家公司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控制着豆类、黄瓜、辣椒、甜椒、西红柿和洋葱种子大约30%的市场(Barker,2007)。
农业工业化与全球粮食生产在政治经济和技术方面的重大重组同时发生,目的是为了应对粮食产量增幅下降、价格攀升以及印度和中国等快速工业化国家的中产阶级对肉类和乳制品需求的日益增长。新自由主义管理模式的应用、全球化、解除管制、私有化、世界贸易组织农业规则的制定以及金融化都有助于从以国家为中心的农业发展模式过渡到私有化农业体系,以便服务于迅速增长的全球市场和贸易(Barker,2007)。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了物流方式,食物、化肥和农药在全球范围的贸易因此迅速增长,这在20世纪中期根本是无法想象的(Reardon和Barrett,2000)。信息技术革命还催生了生物技术产业,后者反过来使转基因生物商业化,成为全球粮食产业的“技术解决方案(techno-fix)”,即所谓的“基因革命(generevolution)”。
1992-2002年间,超级市场连锁店迅速提高了食品零售份额。南非是食品零售比例很高的非洲国家,到2002年,55%的食品是通过超级市场连锁店出售的;巴西达到75%,南美和东亚(中国除外)刚刚超过50%,中国则略低于50%(Reardon等,2003)。.
这样的农业综合经营集中水平已经带来更大的利润率和利润,压缩了投入产品价格比。总之,国际农业贸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增长了10倍。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更开放的贸易政策和市场自由化,以及通讯和交通体系发展的结果(Hazell和Wood,2008)。尽管如此,世界粮食产量仍然仅有大约16%(15%的谷物和12%的肉类)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各个国家和各种商品间存在很大差异(Bruinsma,2009)。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全球性的主要农业产业发展有哪些?:http://www.3jise.com/article/5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