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区域土地政策、土地管理的实施手段有哪些?

区域土地政策的制定的实施手段有哪些?实现土地管理目标,提高土地管理效率,需要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生态手段。 

1.行政手段

国家土地行政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颁布各种行政命令、指令、条例、规定和采用其他行政措施,对土地的合理组织利用进行协调、指挥和控制,从而实现国家对土地可持续管理的战略目标,这就是土地行政管理。区域土地利用管理要达到好的社会效果,行政手段必不可少,比如要使得区域耕地总量平衡得以保证,宏观上限制新增建设用地数量,就需要利用行政手段严格控制一级土地市场,充分搞活二级市场。行政手段的内容主要包括:(1)制定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利用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2)区域内建立交易许可制度和交易预报制度;(3)划定限制供地和禁止供地的范围;(4)区域内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由区域土地监管部门组织各级政府进行开发复垦工作,并且鼓励土地开发复垦,对于参加复垦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优惠和鼓励。 

2.经济手段

由于经济手段在土地管理中可以克服行政和法律手段的一些不足,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因此,为了真正落实区域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政府在实施直接行政管理的基础上,还应积极采取价格、税收、利率、金融等经济杠杆,来充分调控土地市场。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区域土地,以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区域土地管理行政部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利用价值规律和物质利益,影响、调节和控制土地利用经济行为的一种手段。经济手段的应用具体可以体现在:(1)运用经济政策调节和限制建设用地,我国土地管理经济政策主要是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政策,实践证明,该政策的正确实施有效限制了建设用地规模,使用地单位节约了土地;(2)经济手段的运用还在于为完善筹资渠道、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提供思路和保证,例如,在土地开发复垦和综合整治方面,除了使用各用地单位的土地补偿金、国家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资金外,还应当多方筹集资金,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而各种方式方法的投资,也将会给不同的投资主体带来实惠,这将大大调动开发土地的积极性。 

3.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国家首先以立法的形式对土地市场进行规范。要实施区域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就必须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土地法律体系。我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的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健全:健全国家根本大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健全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法律,如《土地管理法》;健全各种区域土地利用管理的具体法律法规,各种具体法律法规,是实施区域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的具体依据。
 
法律手段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对任何违法的单位和个人,都应追究法律责任。法律手段还有较大的稳定性和反复操作性,对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如非法买卖、倒卖土地、故意破坏耕地等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要在整个区域内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广大干群法律意识,知法、守法,在全社会树立节约用地、依法用地的新观念;要做好区域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有效杜绝耕地的非正常减少,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社会形成良好的用地秩序,确保土地的可持续管理。 

4.生态手段

土地生态管理是指以生态学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导向,针对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应用生态学技术和方法,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措施。20世纪中叶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生态系统的格局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伴随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表现为自然生态系统面积不断缩减、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当前,注重并加强土地资源的生态管理,已经成为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从技术层面来看,土地生态管理往往表现为土地生态建设,即针对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土壤沙化、土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从管理层面上看,土地生态管理往往表现为通过生态补偿、法律法规等经济和政策手段,对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控。 

相关阅读:

区域土地政策的制定的实施机构是什么?

区域土地政策的制定的实施机制是怎样的?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区域土地政策、土地管理的实施手段有哪些?:http://www.3jise.com/article/55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