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以来,湖北省大部地区连续遭遇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大部分农田遭受不同程度洪涝灾害。灾后田间湿度大,病虫基数高,植株抗性下降,非常有利于多种病虫发生为害。据全省植保病虫监测点监测,水稻“两迁”害虫在鄂东南、江汉平原南部有大发生的风险,稻飞虱全省平均百蔸虫量197.8头、漏防田块最高4000头;稻纵卷叶螟全省平均亩幼虫量672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34头,漏防田块最高36800头;水稻纹枯病和二化螟普遍发生,其中水稻纹枯病全省平均病株率4.1%,最高83%。为尽快恢复农业生产,避免出现“灾后灾”,湖北省农业厅制定了《灾后水稻病虫防控技术意见》,全文如下:
一、“两迁”害虫防控要点
强降雨有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各地要加强田间调查,对田间虫量上升较快,达到百蔸虫量1500头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时施药防治。稻飞虱防治药剂可选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或10%烯啶虫胺水剂等兑足量水喷雾。虫量特别大时,可用毒死蜱进行应急防治。稻纵卷叶螟达到防治指标即百蔸小苞(1寸以下)30个的田块要及时施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或1.8%阿维菌素乳油等兑足水量喷雾。建议加入有机硅等农药增效剂提高防治效果,施药时喷雾要细而均匀,药后4小时内遇雨要在雨停后及时进行补施。
二、二化螟防控要点
二代二化螟是中稻上常发的主要害虫之一,当田间虫量达到亩卵量120块或每平方丈2个假枯鞘团防治指标的田块要及时施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每亩用18%杀虫双水剂300毫升加Bt粉剂40克等兑足水量喷雾。
三、稻瘟病防控要点
灾后田间小气候及当前水稻生育期极有利于稻瘟病发生流行,老病区、常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区要重点关注稻瘟病防治。稻瘟病的防治重在预防,可在水稻破口5%时施药进行预防。防治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乳油或40%富士一号乳油或75%肟菌·戊唑醇(拿敌稳)水分散粒剂等兑足量水喷雾,建议加入有机硅等农药增效剂提高防治效果,喷雾要细而均匀。对已发生叶瘟的田块施药7天后要再施药一次,药后4小时内遇雨则要在雨停后及时进行补施。
四、纹枯病防控要点
全省各稻区均有发生,发生面积大,病株率与病丛率均高于去年同期。近期雨水较多,田间湿度大,温度适中,田间荫蔽透气性差极有利于纹枯病发生流行。要加强肥水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浅水勤灌,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对病丛率达到20%的田块要选用300g/L苯甲·丙环唑乳油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兑足量水集中稻株中、下部喷雾,重病田块间隔5天连续喷药防治2-3次,药后4小时内遇雨则要在雨停后及时进行补施。
五、稻曲病防控要点
灾后田间小气候也极有利于稻曲病发生流行,尤其是感病品种种植区要重点关注稻曲病的发生。稻曲病重在预防,可在水稻破口5%时施药进行预防。防治药剂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或24%井冈霉素A等兑足量水喷雾,药后4小时内遇雨则要在雨停后及时进行补施。
六、细菌性病害防控要点
暴雨过后,淹水时间过长的田块,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可能暴发。要及时排水,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同时加强田间监测,对发病田块要及时施药防治,细菌性基腐病防治药剂可选用20%噻菌铜悬浮剂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等兑足量水喷雾;白叶枯病见病田块可选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加24%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兑足量水喷雾。细菌性条斑病见病田块可选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或50%氯溴异氰尿酸等兑足量水喷雾。施药时可加入有机硅等增效剂,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药后4小时内遇雨要在雨停后及时进行补施。
湖北省农业厅办公室
2016年7月7日
相关阅读:
专家预计:2016年下半年湖北水稻病虫害将偏重发生
7到9月,是中晚稻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从6月下旬专家调查以来,根据病虫基数,结合历史资料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了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下半年水稻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总计发生面积将超过1.05亿亩次。
专家分析,其中主害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等病虫害偏重以上程度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局部稻区有大发生的风险,部分感病品种上的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风险较高,总计发生面积将超过1.05亿亩次,对中晚稻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湖北省印发《灾后水稻病虫防控技术意见》(全文):http://www.3jise.com/article/5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