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草地牧草“苜蓿霜霉病”的病状及其防治

苜蓿霜霉病广泛发生于温带地区及热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冷凉地区,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四川、浙江、广东、江苏、云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发生。

该病害可使苜蓿产草量和种子产量大幅度下降。同时,该病害也可使植株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光合作用大幅降低,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淀粉)贮量减少,植株越冬不良,苜蓿提早衰败退化,目前已成为我国苜蓿生产的主要限制性病害之一。

【症状】典型的苜蓿生育前期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嫩茎,也可危害全株,造成系统性侵染。苜蓿小叶染病后出现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楚的褪绿色小斑,后渐变黄绿色至灰黄色。随病情发展,病斑可达整个叶片,严重时叶片向叶背卷缩,节间缩短,扭曲。 潮湿时叶片背面出现浅紫褐色或灰白色霉层。有些品种上还可以表现出系统侵染的症状:病株呈黄白色或淡绿色,叶片全部褪绿甚至枯死,茎短粗、扭曲畸形,全株矮化,株高仅为健康植株的1/2~ 1/3。发病株多不能开花结实或落花落荚,生产能力降低,严重时枝叶坏死腐烂,甚至全株死亡。

【病原菌】苜蓿霜霉菌,属鞭毛菌亚门,霜霉属。菌丝体无隔,多核,寄生于寄主细胞间,产生或不产生吸器;孢囊梗自寄主气孔中伸出,单支生或束状生,上部二 叉状分枝4--7次,呈树状,无色透明,192~432µm×8~10µm,最末分枝短小、尖锐,多呈直角状伸出;分枝末端着生孢子囊,孢子囊椭圆形或近球形,无色至淡黄褐色,单胞,壁薄而光滑,孢子囊顶部无乳头状突起,15~37µm×9~27µm;孢子囊内含有大量孢子,孢子萌发时自侧方生出芽管。生长季后期,卵孢子在坏死的寄主组织内大量产生,球形,直径20~37µm,壁厚、淡黄色,表面光滑或有疣突。藏卵器球形、黄褐色、光滑或皱褶、直径30~ 54µm,内含卵孢子。

【寄主范围】 苜蓿霜霉菌可侵染紫花苜蓿、镰荚苜蓿、天蓝苜蓿、小苜蓿、南苜蓿、杂种苜蓿、奇源苜蓿等。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系统侵染的苜蓿病株地下器官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感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随寄主植株的生长而在地上部表现症状,产生游动孢子并在田间引起多次再侵染。另外,夹杂在种子中的卵孢子也是翌年的初侵染源之一。

孢子囊的产生必须在黑暗中进行,空气相对湿度在97%以上,最适温度为18℃(范围4℃~29℃)。在上述最适条件下,孢子囊在8~10h达到形态成熟,至12h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游动孢子开始萌发。光照能使孢子囊发育中断,直射光可使孢子囊从孢囊梗上脱落,使成熟孢子很快丧失萌发力。较弱的光照(5400勒)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萌发必须在液态水中。在田间,孢子借风及飞溅水滴传播。芽管由寄主的气孔侵入或产生吸器直接侵入表皮。幼嫩组织最易被侵染。此病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蔓延发展很快,每隔5d可完成1次侵染循环。

温凉潮湿、多雨季节或地面积水,可促使此病发生。一般病害在炎热或干燥的夏季停止发生,春季和秋季可能会在适宜环境下形成两个发病高峰,头茬苜蓿受害最重。

【防治】该病害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防治: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这是大面积防治苜蓿霜霉病最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不同种质的苜蓿对霜霉病的反应有显著差异。 据报道,阿尔古奎斯、巴瑞尔、阿毕卡、安古斯、伊鲁瑰斯、布来兹、 托尔、81-69美国、贝维、润布勒、兰热来恩德、威斯康星、格林苜蓿等品种属免疫类群;普劳勒、斑纳、兴平、美国1号、草原2号、 R1017吉林苜蓿、宁县苜蓿、新牧2号等品种属高抗类群;肇东、陇中和陇东等品种属高感类群;78-27捷克、阿波罗、准格尔、陕北、 河西、和田、沙湾等品种属极感类群。目前,我国已育成中兰一号抗霜霉病的苜蓿品种。

2.栽培管理措施

①使用无病种子建植苜蓿草地。

②早春及时铲除系统发病的苜蓿植株,以减少初侵染源。

③及时利用。 在条件有利于发病时,应尽量提早刈割第一茬草,以减少发病,降低损失,同时可以减轻下茬草的发病。

④合理排灌,及时排涝,防止田间积水或过湿,并改善草层通风透光条件,勿使草层中空气相对湿度过高。

⑤合理施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性。 此外,染病苜蓿不宜收种。

3.药剂防治 试验地或种子田可选用以下药物防治:

(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9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或20%萎锈灵乳油拌种,或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 0.3%)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4%~0.5%)拌种。

(2)喷雾早春发病初期可对发病中心病株喷施杀菌剂,如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锌可湿性粉剂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等,以上药剂在发病期间应7~10d喷施1 次。用时应先在小块苜蓿上以常规浓度和方法施用,观察药害反应及防效后再大面积施用。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草地牧草“苜蓿霜霉病”的病状及其防治:http://www.3jise.com/article/56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