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主页 > 生财有道

关于“禾草香柱病”的病状及其防治办法

禾草香柱病是禾本科草坪草和牧草常见病害,严重影响种子生产。此外,病草体内产生某些生物碱,易使家畜食后中毒。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美国发生较多。有些黑麦草品种发病率高达90%~100%。据考证,该病于1942年随紫羊茅种子由匈牙利传人美国。我国亦有分布。

【症状】该病为系统侵染性病害,早期无明显症状。菌丝体寄生在植株各个器官和部位。发育到一定阶段后,内生的菌丝体穿透寄主组织在体表形成白色蛛网状霉层,并逐渐增多形成绒毡状的“鞘”,包围在茎秆、花序、叶和叶鞘之外,形状似一截“香”, 即病原菌的子座。子座初为白色、灰白色,后变为黄色、黄橙色。 病株多矮小,发育不良。

【病原菌】 香柱菌属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科,香柱菌属。子座初为白色、灰白色,后变为黄色、黄橙色,长2~5cm;子囊壳埋生于子座内,孔口开于表面,梨形,黄色,大小为300~600µm×200~250µm。子囊长圆筒形,单膜,顶壁加厚,有折旋光性的顶帽,无色透明,大小为130~200µm×7~10µm。子囊孢子线状,无色,直径1.5~21µm,几乎与子囊等长。无性世代为禾香柱蜜孢霉,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为4~9µm× 2~3µm。

【寄主范围】可寄生50多种禾本科植物。主要寄主有:早熟禾属、羊茅属、冰草属、恰草属、鸭茅属、披碱草属、雀麦属、黑麦草属和翦股颖属等属的若干种植物。

【发生规律】病原菌侵入寄主后可年复一年地寄生在寄主全株内,只有繁殖枝发育后才在其上产生子座。体内菌丝体只有通过切片和染色后才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种子带菌是主要传播途径,菌丝体潜藏在种皮内、种皮与胚乳间或胚内。 种子萌发后,菌丝侵入幼苗。过量漫灌、地势低洼有利于此病发生。

【防治】

该病害防治研究报道很少。可从以下途径进行控制:

第一,清洁播种材料以杜绝病原菌来源。

第二,合理排灌。高湿时,香柱病发生严重,故应合理排灌。 第三,避免偏施和过量施用速效氮肥。

第四,重病地宜及早翻耕,改种非寄主植物。 此病不易用杀菌剂根治。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来源互联网,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320919107#qq.com。#改@

关于“禾草香柱病”的病状及其防治办法:http://www.3jise.com/article/56349.html